规律运动对许多人而言很容易,但更多人无论如何就是动不起来。最近针对老鼠的实验发现,缺乏运动动机与基因遗传关系不大,更与代谢能力无关,而是肠道细菌影响,由于缺乏特定肠道细菌,不但会减少运动的快感,也会降低运动的耐力,人们下次运动的意愿也越来越低。
肠道微生物组是生活在肠道中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群落,会影响我们的心脏、腰围、睡眠、情绪以及患各种疾病包括糖尿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的风险,对健康的重要性几乎无可争辩。最近几项有趣的老鼠实验研究还发现,肠道微生物组的构成会影响老鼠想要运动的程度。
先前科学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肠道微生物群与很少运动的人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运动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群落之外,这些发现提出另外一种可能性,认为肠道微生物也可能会影响人们运动的快感与意愿。去年底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研究证实这条途径。宾州大学科学家通过老鼠实验了解肠道微生物组对运动模式的影响,研究人员观察到接受试验的200只老鼠在自愿运动和身体耐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研究假设可能是三个因素影响,分别是遗传学、新陈代谢或肠道微生物组。
结果发现遗传学对身体活动的影响不大,只有次要作用。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将代谢物和粪便中DNA数据与老鼠的运动习惯进行比较,发现老鼠的代谢物与运动表现也无关,但肠道中的微生物种群影响则很明显。
当研究人员使用抗生素破坏肠道细菌时,老鼠的运动强度只有以前的一半左右。科学家还确定是真细菌(Eubacteria)和粪球菌(Coprococcus)刺激老鼠的身体活动,这种特定细菌菌株的数量越高,老鼠大脑产生的多巴胺就越多,跑得越快。研究人员认为,细菌可能会调节大脑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多巴胺,而接受抗生素的老鼠会产生一种破坏多巴胺产生的酶,使老鼠对运动失去兴趣。
去年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进化生物学家发表在《行为过程》上的一项研究也有类似发现,经过跑步训练的老鼠服用广谱抗生素后,抗生素虽然没有让它们生病,但是这些平常可跑马拉松程度的老鼠跑步里程急剧下降,平均每天减少约21%的距离,强调肠道微生物组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动物的运动意愿。
研究人员表示,跑步者的快感源于它们的微生物组,鼓励它们运动。虽然我们是人类,但与老鼠拥有大部分相同的神经和中脑过程,肠道微生物健康与否,很可能也影响我们的运动意愿,因此想要让自己积极运动并享受运动,可以先试图让自己吃得更健康一点。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