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电动汽车产业崛起,第三类半导体题材发酵两年,但是现在磊晶厂客户清库存严峻,并下修订单,使得库存调度尚未见底,国泰期货预估,下半年需求将回温,至于相关概念股,华冠投顾分析师刘烱德认为,主要观察外资进出及新台币汇率走势。
第三类半导体市况
首先从半导体产业现况来看,由于客户清库存状况仍严峻,中国客户持续下修订单,MOSFET台厂也下修订单,目前还没看到起色,库存调度尚未见底,尤其中国厂状况最为严重,个别客户甚至延后缴款进程,新产能则要到下半年才有机会开出。
国泰期货表示,化合物半导体的部分产能虽然低,但是容易填满,只是订单仍略为下修,因为消费性大环境仍不好,并有近五成客户做价格下修,主要集中在第一类半导体,第三类相对没有影响,整体预估下半年需求将回温。
由于在第三类半导体上,台厂价格比中国厂贵2~3成,考虑到成本因素,客户黏着度不高,目前已陆续有听到中国客户的部分案件转往中国代工厂,而台厂的策略则是转做高端,如两层或三层的磊晶,或是高压、高阻来抗衡。
6英寸SI型基版。(Source:科技新报)
8英寸SiC芯片概况
目前台厂多以6英寸为主要发展尺寸,但是国泰期货认为,电动汽车需要大量导电型SiC芯片,供不应求之下,6英寸价格波动不大,又要到2024年才会大量开出产能,使得更具成本优势的8英寸SiC芯片,未来可能会逐渐取代6英寸成为市场主流。
从成本来看,根据调研机构数据,若完成熟阶段,8英寸单片售价约为6英寸的1.5倍,单颗晶粒成本较6英寸低,但是制造成本则比6英寸高,而目前8英寸磊晶设备可以向下兼容6英寸,导致许多后进者直接朝8英寸发展,试图弯道超车。
从优势来看,8英寸的生产晶粒数为6英寸SiC芯片的1.8倍,而且芯片利用率显著较高,以实际应用场景电动汽车为例,6英寸约可提供给两台车做使用,而8英寸的供给量则可达三台车。
半导体。(Source:pixabay)
台厂第三类半导体发展
华冠投顾分析师刘烱德表示,第三类半导体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的特性是在高功率及耐高温耐高压,刚好就是全球发展电动汽车、充电桩、低轨卫星、5G通信、ESG企业永续经营、绿色能源及储能,所必须用到的新材料。
刘烱德指出,台厂在第三类半导体目前是芯片代工的制造强,但是上游基板及IC设计的两端弱,而制造芯片的成本,基板占50%、磊晶占25%、组件芯片占20%,主要厂商都在海外,台厂又缺全方位IC设计人才,像是第三类半导体芯片IC设计需要结合数学、物理、电磁波、电子、电机、机械多面向专业。
刘烱德说明,目前全球SiC主流为6英寸芯片,年产能约40~60万片,集邦预估2025年6英寸SiC芯片需求量将达169万片,市场供给仍吃紧,目前海外公司已在集成上下游,IDM厂展开合作、策略结盟或并购,降低成本切入8英寸芯片市场,试图扩大产能,提升竞争优势,但是台厂目前产能仍在4英寸及6英寸,相对落后。
第三类半导体概念股发动信号
刘烱德表示,第三类半导体概念股中,盛新材料、稳晟材料均未登兴柜,而其他第三类半导体上市柜公司在经历2022年大幅回档后,现阶段股价走势结构普遍处于低位等级的震荡整理形态中。
刘烱德举例,汉民集团的汉磊目前处于三角形态,而嘉晶处于双底形态,尚未出现明确的趋势走向,现在看来在趋势未见明确发动前,相关概念股都要先观望,并留意走势发展即可。
刘烱德强调,相关概念股后续要观察两大信号,最明确的就是外资有没有持续买卖,还有就是新台币汇率走势,因为新台币的汇率就代表资金的流进与流出,而资金进来台湾一定是往股票市场前进,所以这是观察相关概念股发动时机的重要指标。
(首图来源:Image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