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传涨价改商模,为哪出?真的可行?

市场消息传出,IP硅知识产权大厂ARM(Arm)商业模式将大幅改变,改依产品的价值向设备企业收取授权费(也有说是版权费),都是为了提升获利能力,都为了今年在纽约上市前吸引投资人的目光。尽管目前尚未获得证实,不过也让市场关心真实性以及可执行性有多高。

ARM身为硅知识产权龙头,在移动设备上深耕多年,客户群几乎涵盖所有国际知名芯片公司,目前ARM在手机市场占有率更是超过九成。在IC设计产业其中,对于IP的依赖度非常高,使用IP不仅可以加速完成设计,更能确保设计品质,最重要的是能够省下大笔研发费用。

ARM并不制造芯片,只负责设计解决方案。就目前的商业模式来说,IP产业商业模式多样且弹性,在设计上可以依照需求随时调整,简单来说,营收来源分成授权费、版权费两大块,授权费作为一次性的收入,版权费则是依照客户的销售量、产品定价来个别收取收入。

业内人士分析,ARM若要依照设备来收取授权费并不容易,目前授权费是直接和IC设计厂商来收取,若要再追溯到下游很难归属,也就是说,每卖出一支手机(或是芯片),要向联发科收取?或是像采用联发科芯片的小米收取呢?

不过,进一步来看,若是要提高授权费的话,相对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也只有在IC设计厂要开发新规格、使用新核心时才会有感。

举例来说,像是消费性电子产品常用的Cortex-M0来说,这样的经典款几乎都在期间内买断,也就是说,比较成熟的产品仍可依照现有的合约价格继续使用,2-3年内不会产生额外费用,但比较强调性能的产品可能就会因为要使用到新的技术、新的核心产品时,就得再重新签授权费合约,若要提升授权费额,届时就会产生影响数。

市场分析,就目前来说,ARM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手机领域其中的旗舰级手机芯片可能首当其冲,不过可以留意的是,ARM近年积极发展车用、云计算服务器等应用,因此牵动的不仅是联发科、高通,更是所有的IC设计厂商。

事实上,从去年2月CEO Rene Haas上任之后,除了在产品业务面上的积极拓展之外,更肩负着今年将在美国上市的目标,除了市场规模、筹资目的之外,更是贴近客户的据点。因此,考虑到上市的规划与后续的利益,提升财报与获利表现势在必行。

若从财务角度来分析,根据ARM现阶段完整公布财报来看,2021年和2020年的产品组合来看,授权费营收比重从64.5%降至57.6%,尽管绝对金额有所增长,授权费的增长幅度更为显著。

由于IP授权费几乎是百分百毛利率,因此提升这块的营收表现,也可以明显优化产品组合,直接带动获利表现提升,就策略来说也相对更为合理。

整体来说,由于ARM的产业地位上游、且市场占有率大,若ARM调整价格,影响的层面可能不仅是少数芯片设计厂商,而是从手机、消费性电子产品、IoT设备、车用、服务器等相关芯片厂商都将受到冲击,而这样的成本提升,能否在通胀、升息的环境其中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或是压缩厂商的获利表现,还需要持续留意观察。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