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的前途真的操纵在脸书的手中吗?从一个由脸书供养BuzzFeed和《赫芬顿邮报》的世界中,最明显的一件事似乎是以更低价格创造更多内容才是致胜策略。Digiday观察这场被部分人称作“内容高峰期”(peak content)的竞赛,并发现2010年,《纽约时报》的新闻编辑室雇用了1,100名员工,每天制作350则原创内容,吸引174万次点阅;与之对照,《赫芬顿邮报》则雇用了532人,每天发布1,200则内容(大多数由第三方站点制作),吸引4,340万次点阅。我们不难从中理解原创新闻企业的前途正面临威胁的原因。
内容出版的糖衣:曝光率带来获利
这些刊物或许都能吸引一些受众群体,但是正如爱德曼(Edelman)首席内容策略师史蒂夫.鲁贝尔(Steve Rubel)指出:“我们的看法是,内容出版只有在呈现在能吸引最多时间、注意力及钱的平台上,才能被人们看到的现象愈发明显。”而两大掌控的平台就是脸书和谷歌,虽然苹果也在努力跨入这个领域。因此,曝光率带来获利。
这又再次引发我稍早所提出的问题:脸书会变成“放租者”(rentier),而向为了想要接触其16亿用户的出版企业收费吗?不过或许更大的问题是:这种强调把大量产品挤入脸书等平台的做法,会让我们获得更多或更少的信息?点击诱饵会让我们的文化变得低俗,或只是提供更多乐趣,来消除我们似乎无尽的无聊吗?一个独断的编辑手中,握有哪些文章在脸书上获得最多“赞”的数据,可能会把编辑室变成血汗工厂,以文稿数当作判断你的生产力和决定你薪水的标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未来媒体前景,也是掌控着几乎所有出版企业内容渠道的扎克伯格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推特共同创办人,目前掌管Medium的伊凡.威廉斯(Evan Williams)告诉《卫报》,他很担心这种“反馈循环”:
如果你观察赞和转推这种反馈循环,它们一直被很巧妙设计成把特定类别的行为最大化。但是如果我们用来奖赏人们的标准,几乎不加以区别,无论只一秒钟的点阅,或是阅读具有价值或能改变思维的内容,均一视同仁,就好像你的工作是要喂饱人们,但你的标准只是把热量最大化,你学到的会是垃圾食物比健康、营养的食物来得更有效率。
如果我们是在内容高峰期,也就是阅读、观赏及聆听内容的量少得令人无法满足的时,扎克伯格就得重新思考他的模式。2016年8月,脸书宣布将改变动态消息的算法,尝试减少网页上出现的诱惑点击量,这对于依赖脸书流量的高品质新闻行业会有什么影响,仍有待后续观察。
新闻行业称臣,自愿委身“流量生态系统”
就目前而言,扎克伯格的对策似乎是进一步掌控新闻内容。2015年3月,脸书与《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及BuzzFeed等新闻企业合作管理脸书上的内容,而不连接到新闻公司的网站。表面上的理由是这么做可以让文章移动设备加载文章的速度更快,许多新闻媒体认为这是一项好提议,特别是对BuzzFeed这类网站来说,它们本身的网站可吸引的广告很少,其所刊登的定制化文章,基本上都是伪装成编辑内容的广告〔在业界称为原生广告(native advertising)〕,所以把报导文章内置在脸书上会很有利;但是,对于《纽约时报》这类真正的新闻行业而言,这种安排却充满危险。威尔.欧瑞马斯(Will Oremus)在Slate撰文说明这种困境:
新闻网站不是瞎子,知道把内容控制权及它们与读者和广告主的关系交给脸书,对自己不利。因此,或许它们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决定应该怎么对付脸书,它们无疑已审慎思考长期的牺牲……但新闻网站的运行一向不是集体式的,反而是彼此竞逐相同的读者和广告主。而脸书已明白表示,愈早签约的企业将可获得在脸书点阅率的大幅成长。
在这里,我们清楚看到垄断力量的展现。《纽约时报》面对这个选择,会有什么替代选项?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新闻学院的埃米莉.贝尔(Emily Bell)在一篇名为〈脸书正吞噬世界〉(Facebook Is Eating the World)的文章中写道:“我可以想象我们将看到新闻公司完全放弃制作能力、技术能力,甚至广告部门,把它们全部委托给第三方平台(如脸书)以求生存。”我希望这位年轻的脸书首席执行官愿意深刻地思考他的公司将把媒体带往何处。显然大多数刊物已经接受脸书是它们读者流量生态学中关键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它们放弃尝试为自己的网站培养读者,只是变成脸书文章的供应者,最后将会发现自己丧失商业存在的合理性。正如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经济学者德隆在一系列推文中所向我解释的“信息财的资本主义往往误入歧途”:
硅谷有一种标准说法:如果你没付钱,你就不是顾客,而是产品。在资本主义经济里,销售者有强烈诱因要满足顾客的需求,他们希望顾客回购。但在这里,顾客不是读者,而是广告主,广告主关心读者的观看,而不关心读者是否获得高品质的信息。
现有新闻专业训练,未来将找不到工作
这对我来说是一大问题,因为过去12年来,我是南加州大学安能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的教授,我们正在训练一批新时代的新闻记者,准备未来在《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和《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CNN)等地方工作,然而这些工作等他们毕业后可能已经不存在了。美国劳工统计局表示,全美
1,375家日报的新闻编辑室员工可能减少到28,000人以下,不到1990年高峰期的一半。我们没有教导他们如何撰写耸动的推文来吸引关注者,而是如何进行采访、撰写引言及拍摄短片。
韦瑟堤尔曾写道:“随着表达的频率升高,表达的力量也将随之减弱。”奥巴马总统也在演说中指出:“从现在以后10年、20年、50年,想要了解我们这个年代的人不会搜索那些被转推最多次的推文。”
如果大多数新闻行业转向同BuzzFeed的做法,我们的学生也许找得到工作,但是他们的适任能力将会远远超越等着他们的论件计酬新闻写作。
新闻的贬值在科技胜利论者,如纽约市立大学(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教授暨媒体权威杰夫.贾维斯(Jeff Jarvis)的谈话中更为吓人。对贾维斯来说,一切都是新闻,包括在你智能手机上“这里有一家超赞的墨西哥卷饼店”的文告。这也许是新闻,但这是二十万名新闻系学生未来的生计吗?一台计算机就能做这个工作,就像路透社(Reuters)利用计算机把大部分的金融新闻稿转换成新闻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