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波兰、捷克、希腊、挪威、斯洛伐尼亚及瑞典等七国的消费者组织控告Google以欺骗性(deceptive)手法关注Android手机用户所在地点及上网纪录,借以发送精准广告,违反欧盟隐私法规GDPR。
这份长达16页的控诉文件,是依据今年年中挪威隐私团体公布的一项研究为基础。该文件指出,Google的商业模式几乎依赖精准广告,为此,Google必须搜集用户包括精确地点位置、app使用数据及设备ID在内的大量个人数据。
文件并列出了Google多项罪状,像是Google强迫Android手机用户创建Google帐号及同意其隐私政策及服务条款(之后才能使用Google服务),并使用Android手机内置技术关注用户位置,知名手法包括Android移动设备的GPS、以及“地点纪录”和“上网和应用程序活动”(Web & App Activity),搜集像是交通运输方式(如开车或走路、搭公交)、地点海拔、GPS坐标及电池电量。有些用户自己都不知道,但都以背景运行方式发送到Google。
而除了以明显方式要求(如必须同意其服务条款),Google也用许多隐晦、模糊、误导性的技巧诱骗用户接受其关注。使用Google Assistant也会激活地点纪录,而且一旦地点纪录被激活,就不可能真正关闭;在Google帐号创建后消费者只可能“暂停”搜集,而且Google还会吓唬他们这样会使某些部分功能故障。
“上网及应用程序活动”中的“My Activity”详细纪录了app的时间及地点记录,用户在Google搜索及Google Maps中的搜索也会绑用户地点数据。此外,Google对于将地点数据及“上网及应用程序活动”纪录用于Google网站上和其他地方(On and Off Google)显示广告的说明,则是藏在“Learn more”等很难看得到的地方。虽然Google允许用户删除地点纪录和“上网及应用程序活动”纪录,但这些页面都是藏在非常不好找的角落。
消费者团体还指控,Google对用户地点数据的处理,已经违反了GDPR定义中消费者的“同意”,后者必须是消费者“自由给给、明确、充分被告知及清楚”的指示,如“声明”及“清楚肯定的行为”才能算数。
Google通过媒体发出声明否认指控,表示地点纪录默认是关闭的,用户也可以随时编辑、删除及暂停。Google表示,当这项功能打开时,有助于提供更好服务,如预测通勤时间,而Google也清楚告知用户,当用户暂停服务时,Google仍然会搜集及使用地点数据以改善Google用户体验。但Google也表示将详读报告,以评价是否有需要再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