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群力量让客户不请自来,用Instagram也能卖房子?

在前面提到:“有房产中介企业通过Instagram,卖出好几栋售价两千万日圆以上的新房子。”这间房产中介就是位于鹿儿岛县雾岛市的“豆住宅株式会社” ,社长有村康弘先生是体验营销补习班的学员。

对不少人来说,房子是一辈子一次的高价消费,所以不希望买错、不想被骗、不想买了后悔。所以,不会一帮助起就调查房产中介企业、建设公司、不动产公司的数据。会有一个做梦的时期,也就是勾勒心中理想家园的蓝图。

在这段期间,许多人会通过网络查询相关数据。

假如有个宽敞的客厅、又有个大落地窗多好;如果是开放式中岛厨房多好;希望浴室有窗、空间舒适;院子够大,可以烤肉;孩子的房间⋯ ⋯梦想就这样无限扩大。

至于数据的来源,虽说是网络,不过,并不是通过搜索功能找来的, 而是在SNS(即社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s)就能查到想了解的信息。

比如Instagram,有许多人上传漂亮的室内装潢照片,也有介绍房子内部格局的各种视频,对有买房计划的人来说,这里简直是宝库。

当预算稳定或勾勒好家的蓝图后,就会开始调查房产中介企业或建设公司的相关数据,并通过SNS默默观察那家公司。

“豆住宅”上传许多照片至Instagram,如此一来便能跟粉丝交互、交流。这家公司的特色是严选木材,建造房子。室内饰潢完全以木头为素材,设计风格摩登又有特色。在交房之前会取得客户的同意,才将照片上传至Instagram,告诉大家建造过程花了哪些巧思,哪些结构是特别设计的。

“从窗户看过去,可看到男主人的书房,地板铺着塌塌米,可躺在地板增至书。”

“和室设在客厅的角落。打开隔间的拉门,整个空间都可当作客厅使用。”

豆住宅将照片上传,同时附上详细说明。正在勾勒家园蓝图的人,会阅览这些照片。如果喜欢,就会持续关注。而在关注过程中,当然也会进一步了解这家公司的背景。

“社长的人品好像很好,对于家的理念跟我很合,也有能力建造舒适漂亮的家,就选他吧!”于是,这家企业就被选中了。以下是准客户与有村社长在Instagram 上的对话内容。

准客户:“您好,很高兴认识您。看了您上传的视频和照片,觉得实在太美了,让我好心动。我希望能有自己的房子,这几年也一直在找适合我们的居住地和价格。看您的照片,几乎都使用原木材料,以我们目前的财力可能付不起以原木打造的房子,但请让我成为您的关注者。”

社长:“○○先生,谢谢您关注我的发文。原木材料的费用会因使用方式不同而有差异。如果您有兴趣,请务必来敝司参观一下。”

准客户:“谢谢您。近期一定会访问贵公司。”

社长:“好的,非常欢迎。”

有村社长与客户的对话就是如此地自然,据说这位客户后来真的有去拜访。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不像第一次,交谈时觉得很投机,初次访问时就决定订购了。

“豆住宅”的另一特色就是擅用Pinterest网站,和Instagram同属于图片分享社群网站,不同的是,Pinterest可以收藏别人的照片或视频。用户可自行依主题分类、制作图片,并将这些照片收藏起来。

比方说,我在某间美术馆的网站增至到安迪.沃荷(Andy Warhol) 的作品,非常喜欢。于是,我把那些照片Pin 到我在Pinterest 的“艺术”主题馆。如此一来,我的主题馆里就有了沃荷的作品。也可关注朋友的主题馆,从朋友的主题馆Pin数据,便会收藏到更多好照片。在照片上连点两下,便可找到上传该张照片的源头。

有村先生在Pinterest设立“豆住宅”网页,成立室内饰潢主题馆, 分类为“儿童房”、“外观”、“厨房”、“书房”、“和室”、“挑高”、“卧房”、“客厅”、“收纳”、“洗脸台.更衣室”、“饭厅”、“楼梯”等主题。这些照片几乎都是从“豆住宅”网页的作品集截取收藏。想购房者或对室内设计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参考。

假设有个正考虑买新房的人,很喜欢Pinsterest书房主题馆里的照片。这个人会想知道照片是在哪里拍的,当他去找出原始照片时,就会链接到“豆住宅”的网页。就算没有卖力宣传,客户也会自己链接到写着:“欢迎参观我们的官网,有许多丰富的信息。”、“刊登许多很棒的照片,请一定要参观我们的网站。”的网站首页。这样子不是很棒吗?让消费者都明确接收到消息了。

“豆住宅”的有村先生通过Instagram、Pinterest、可以上传室内设计照片的网站“Room Clip”,跟有买房计划的人创建了友善的关系。

现已签约的客户其中,有20%是通过社群媒体牵线。

过去有村先生也是通过发送传单、发送宣传DM、举办完工观摩会等活动来招揽客人。

旧有经营模式虽没有完全舍弃,不过,通过SNS来营销,反而更容易成功。因为一开始,彼此就有认同感。所以从另一角度来看,通过SNS招揽到的客人,不能算是新客户。

社群网络的影响力也波及到高价的“房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