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空气恐侵犯大脑功能,增加犯罪风险

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约700万人死亡,最近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脏空气还会污染我们的思想,使判断受损,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表现较差,甚至与犯罪程度较高有关。若研究能够证实两者关系,恐怕未来警察和预防犯罪部门可能会开始监测城市污染水平,并将资源集中到某一天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日前科技新报报导过2019年3月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接触污染空气的青少年发生精神病发作的风险更高,如听到声音或妄想症。今天BBC也整理一篇报导指出空气污染与犯罪率有关,早期的权威性研究包括2011年伦敦经济学院的研究员Sefi Roth所做,他认为空气污染既然对健康、住院率和死亡率有负面影响,也许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其他不利影响。

空气污染影响认知表现

他从学生考试来推测空气污染与认知表现的关系,研究人员观察在不同日子参加考试的学生,并且测量考试期间的空气污染程度,这些学生有类似的教育水平,测验地点相同。结果发现考试平均成绩出现惊人变化,在污染最严重的天数与最差的考试成绩相关,在空气品质最好的日子里,学生表现得更好。

为了确定长期影响,研究人员接着观察8~10年后的影响,发现在污染最严重的日子里考试表现最差的人,更有可能最终落入排名较低的大学,而且收入也较低。由于考试成绩攸关后续教育权利的选择性,因此即使空气污染只会造成短期影响,但如果它发生在生命的关键阶段,确实可以产生长期影响。

空气污染增加犯罪机率

2018年Roth又做一次研究,分析来自伦敦600多个地区的两年犯罪数据,发现在污染最严重的日子里无论当地是贫是富,都出现更多轻微犯罪的趋势。研究人员比较几个区域的犯罪率,以及在不同时的污染水平,发现只要污染空气到达,那个地区的犯罪率就会增加。

2018年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也作出类似结论,他们研究9年的数据,覆盖美国9千多个城市,发现空气污染可预测六大类犯罪,包括过失杀人、强奸、抢劫、偷车盗窃和袭击。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也是犯罪率最高的城市。研究人员考虑人口、就业水平、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污染仍然是犯罪率上升的主要预测指标。

南加州大学针对超过682名青少年的违法行为,包括欺骗、逃学、偷窃、破坏和使用药物等,并考虑在12年内暴露于PM2.5污染物的累积效应,他们发现在污染较严重的地区,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研究团队考虑社经地位、父母教育、贫困、邻里品质以及许多其他因素,确定污染微粒有明显影响。

空气污染的确会让人产生心里压力,南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向美国和印度受测者展示一个极度污染的城市照片,并要求他们想象自己住在那里的感觉,结果发现参与者的焦虑增加,而且变得更加自我保护,两种反应可能会增加攻击性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行为改变可能与大脑生理变化有关

研究人员推测影响因素可能是大脑产生生理变化,当吸入污染空气时,会影响体内的氧气量,反过来会减少进入大脑的好空气。研究人员认为,接触各种污染物会导致大脑发炎,并可能损害大脑结构和神经链接,如果破坏前额叶,就会影响冲动控制、执行功能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未来城市空气污染只会更加严重,随着全球人口越来越向大城市场中,脏空气对人类大脑与行为的影响值得关注。

(首图来源:Flickr / Global Panorama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