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才有创造力?美经济学教授指这是偏见

在产业趋势急速变化的时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年轻新血,不只招聘要年轻人,连过去依赖长期经验与战功的高端主管职位都给30时代的年轻人担当。除了看上他们的科技才能之外,创新能力也是胜出因素,许多社会科学研究发现创造力在30~40岁达高峰,不过最新研究为老年人平反,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 和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 研究发现,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创造力不同,认为年轻人才有创造力其实是一种偏见。

两位经济学教授在论文中解释说,基于对现代画家、诗人、小说家和自然科学家的分析,他们已经知道存在两种极端类型的创新者。一种是概念思考者,以演绎方式工作,运用抽象原则。他们寻求传达特定的想法或情感,为他们的工作制定精确的目标,提前仔细规划,并系统地执行。

而另外一种是实验创新者,以归纳的方式工作,从经验中积累知识,有雄心勃勃的目标但含糊不清,因此需要更长的时间开发。

研究人员表示,提出新事物的激进思想家,通常发生在他们花长时间沉浸在某领域之前。但是实验创新者需要花费数十年的反复试验和积累的知识,才能创建不寻常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超越他们专业领域的惯例。研究人员这次针对31位最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展开创新者的研究,认为概念创新者在25岁左右达到高峰,而实验创新者在50岁这个阶段达到顶峰。

研究人员发现,在职业生涯早期做过最具开创性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挑战传统智能并突然提出新想法的概念创新者,就像艺术家和作家。而实验性创新者需要更长时间的实验,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这些思想家往往会在职业生涯晚期发挥才能。研究人员表示,“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或晚期达到创意高峰,取决于你采用的是概念或实验的方法。”

现代社会普遍认为创造力是年轻人的特殊领域,不只企业界重用年轻人,甚至学术界也有这个趋势,如哈佛大学甚至拒绝给给两位54岁的学者终身职,引发学界争议。这项研究结果凸显的问题是现代社会忽略一个事实是创新者也有不同类型,而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类型的贡献和解决方案,但偏见思维会导致错误决定。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研究能够消除世界对早熟天才的偏爱,以及对年龄的蔑视。该研究发布于4月26日的《De Economist》期刊。

(首图来源:Flickr/Sam Wolff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