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力倡用户隐私,YouTube、地图与搜索都将有无痕模式

身为可能是全球握有最多用户数据的Google,在I/O大会上特别强调用户隐私的重要性,也公布针对各平台或产品的隐私保护作法,让数据的掌控权回到用户手上。

过去几年来,Google用户只要登录Google帐号(Google Account)就能调整自己的隐私设置,为了方便用户访问自己的Google帐号,Google原本在Gmail、Drive、通讯录及Pay等服务的右上方嵌入了用户的帐号图标,一点击就能连接至Google帐号。

从5月起,包括搜索、地图、YouTube、Chrome、Assistant及新闻服务也都将嵌入帐号图标,让人们能快速访问Google帐号。

对于数据的删除,Google始于上周宣布要让用户自行决定Google可存放各种纪录的期限,如3个月或18个月,未来Google即会根据用户的设置,自动删除超过保留期限的数据。首个适用于该政策的是网络及程序活动(Web & App Activity),目前已上线,并预计于下个月延伸至位置历史纪录(Location History)。

除了定期删除的数据之外,Google也允许用户直接于应用程序中立即删除数据,不必再连至Google帐号,最先上线的是搜索,现在则将拓展至地图、Assistant与YouTube。

此外,无痕模式(Incognito mode)未来将不再是Chrome浏览器的专属功能,今后Google也将在YouTube、地图与搜索服务上添加无痕模式,于该模式中进行的任何活动都不会被Google纪录。

尽管用来改善用户经验的机器学习必须参考大量的数据,不过Google在2017年发布了联合学习(Federated Learning)手法:先把现有的模型下载到用户设备上,利用设备上的数据改善模型,再将模型回传至云计算,能够将所有的个别数据保留在设备上,维护用户隐私。而Google所开发的键盘程序Gboard,即是利用联合学习来改善用户经验。

除了隐私之外,Google也致力于保护用户安全,例如创建了搜集网站黑名单的Google Safe Browsing服务,并鼓励用户采用双因素身份认证。自今年夏天起,Nest帐号的用户将可选择转移到Google帐号,以享受Google帐号的多重保护,包括双因素认证、在发现帐号有可疑行动时主动通知,还能执行帐号的安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