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Uber在台湾运营得风风雨雨,但Uber本身的服务依然持续进步。近日,Uber于国外推出了“虚拟排班”功能,打破以往乘客叫车后,只能登上特定车辆的限制,未来有望加速消化机场或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场所的叫车人流。
现行的Uber叫车逻辑是:乘客通过App与司机进行撮合,当司机选择载送后,到指定的地点让乘客上车,然后开始行程。
但是,上述系统于大量人流且同时在单一地点叫车时,经常造成乘客于茫茫车海中找不到车、等不到车,甚至是认错车、上错车的场景。对此,Uber提出了一个类似“出租车排班”的解决方案。
Uber称新功能为“全新的接送体验”,当乘客于特定地点,如机场或演唱会场馆等高容量、高密度的活动场所,通过App进行叫车后,会得到一组6位数的PIN码,接着App将要求乘客到指定的“接送区”等待司机。
当出现了叫车需求,驾驶端的Uber App就会询问司机,是否要加入“虚拟排班”的行列,若司机选择进行载客的话,就会被引跳转至指定的乘客接送区;若选择忽略不加入排班,则会于4分钟后,接收到相同叫车需求时,再被询问一次是否进行排班。
只要有任何一台Uber抵达接送区,乘客就可以出示App上的6位数的PIN码,给给最先到达的Uber司机,再由司机将PIN码输入到驾驶端的Uber App上,乘客再行确认司机名称、车号及下车地点后,即可上车开始行程。
上述的“虚拟排班”叫车功能,可以说是针对机场管理者、排班司机和乘客的痛点而来。由于采取“有多少人叫车才派多少车”的弹性机制,排班司机既不用空等乘客,乘客也减少了等待司机的时间。对于机场单位来说,在排班区停等的车辆减少了,交通也会变得更顺畅。
目前,Uber已经将这个全新的接送方式,于美国波特兰国际机场进行常态测试,预计在高峰时段平均每小时可接送达400人。然而早在2016年,Uber其实就已经将PIN码功能,应用于具备相当人流的大型活动中,如肯塔基赛马及澳洲的一级方程式等60多个赛事活动。
而Uber的竞争对手Lyft,日前也在波特兰国际机场开始试办相同的功能,不过PIN码改成4位数,同样得在特定的接送区等候司机,可见“虚拟排班”将会是叫车平台未来服务发展的极大着力点。
Uber产品经理Sondra Batbold表示,Uber在机场叫车领域做了相当大的投资,并与全球机场管理单位密切合作,创建重要战略伙伴关系。换句话说,Uber看见了机场接送服务,其实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未来也不排除将“虚拟排班”功能带到更多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