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用开源躲过贸易战技术限制?美商或美方技术均要配合美国出口法规

中国被美国打压,许多半导体重要技术和重量级厂商祭出禁止与华为做生意的决定,许多中国厂商和人民寄望软件开源方案,突破美国下达的禁令,像是开源的RISC-V芯片设计取代ARM芯片。但GitHub调整出口管制条款,用户连接GitHub要符合出口管制条款,GitHub Enterprise方案不能出售到受到条款限制的国家。另一个有重要开源项目源码库的Apache基金会,也受到美国出口管制条款限制。看来只要落入出口禁令条款规范的情形,开源方案也不行。到底开源是否为中国的救赎?

出口管制条款限制出口产品和机密敏感技术

只要美国厂商、组织的软件用户条款,都有受制于出口管制条款(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一般来说,开放源码授权的软件源码,的确是不受美国出口管制条款限制,长期研究开源软件授权,开放文化基金会法制顾问林诚夏这么说。前几天开源分享平台GitHub修改出口管制条款,GitHub是美国公司,一直都有出口禁令条款,配合修改出口禁令条款,只不过把相关状况描述更清础而已。

林诚夏详谈美国出口管制条款的规范,是管制厂商出口行为,所以若厂商已经出口产品,或产品不算出口行为,都不在管制范围。开源软件的源码,只要不是涉及美国网络管制的技往,如加解密算法,都不受出口管制条款限制。

RISC-V的限制在于硬件生产

针对ARM内部备忘录要禁止与中国公司有生意往来,林诚夏指ARM虽然是英国公司,但有采用美国技术,需要向美国商业部工业和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以及国家安全局行文报备。ARM受到美国压力而且有用到美国技术,自然需要配合美国的政策。

如果无法使用ARM IP的芯片,那开源的RISC-V芯片,是否是中国厂商的救赎?林诚夏指出,的确如外界所说RISC-V设计部分是开源的,因此软件开源方面没有大问题,关键点恐怕在硬件部分。采用RISC设计的芯片不会停留在设计图,而要实际生产芯片,用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内。若中国可在美国境外找到能制作RISC-V相关硬件的厂商,基本上没有疑虑。但前提是没有用到美国政府管制的技术,如加解密算法,不然都会算在内。

GMS是Android生态一环,刷机非正常应用

现在已生产销售的手机,Google不会提供安全性更新,林诚夏不担心中国厂商没办法解决安全问题。但Google Mobile Service(GMS)则因为与Android生态系统是整体,Google投资资源建设Android生态圈,靠的是底层Google专属App绑住用户和厂商。华为若要自营系统,需要投入Google曾投入的资源经营生态系统,经营用户习惯用的软件服务。

至于有人讲到刷机避过GMS限制,林诚夏指,刷机反倒验证GMS是Andoird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他自己的经验,有刷过LineageOS但没刷GMS,手机有时会莫名宕机。尽管用到GMS的机会不多,他后来还是得上OpenGapps网站,加刷Google Play进手机。

至于华为明示暗示,像是OpenGapps这类刷机网站的方式,让用户能用他们熟悉配备Google服务的手机,可不可行呢?林诚夏说他们基于GMS写的binary bulb,其实并无权传播。但因为刷机是小众玩家在玩,属于兴趣者社群,没有商业化运营,Google看重生态系统故没有严格禁止,采取容忍态度。假若华为明示暗示有刷机方式,Google就必须认真打压刷机行为,对付第三方GMS架构。不过华为仍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把华为手机弄得很好刷,就像另一家中国厂OnePlus。

开源的确是世界性、无国界限制的乐土,但涉及到商业生产或产业生态系统,有生产实际的硬件产品,各商厂仍需配合美国官方政策。说RISC-V因为开源可让中国厂商避开美中贸易战,恐怕只说对一半。中国厂商仍要找到愿意甘冒风险,并且与美国厂商没多少往来、美国境外的第三国厂商生产RISC-V芯片。在这个世界各国与美国或多或少都有经贸往来的状况,很难找到愿承担风险的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