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熊大、馒头人贴图,是许多人对LINE的印象,成立8年至今,这家在全球拥有1.64亿月活跃用户的科技公司,服务领域从通信、娱乐、电商、金融、区块链几乎无所不包。
许多台湾用户可能都还记忆犹新,2018年时LINE帐号被盗用的情况严重,此外假消息、LINE Pay被盗刷的消息也时有耳闻,随着旗下服务越来越多样,LINE所面对的安全挑战也越来越大。
像LINE这样掌握庞大用户数据的公司,安全就像是镇守在第一线出租车兵,必须发挥最大的战力抵御外侮。《数字时代》前进LINE位于日本东京的总部,与身兼重责大任的安全团队见面,深入了解安全在LINE企业文化中的意义,以及背后的运行。
LINE面临的三大安全挑战
走进会议室里,LINE安全部门经理市原尚久(Naohisa Ichihara)开宗明义点出LINE目前面对的三大安全挑战。
“现在的LINE其实就是一家数据公司,这其中有许多的服务都是跟其他公司一起合作的。”LINE是一间快速增长的公司,跨国、跨产业的合作也快速增加中,举例来说,在日本的合作伙伴有丰田汽车、台湾则有一卡通。
对公司内部来说,面临软件开发方法多样化、项目数量增长、组织国际化、数据应用等挑战;外部的威胁也日益强大,像是黑客的功力越来越强、诈骗手法推陈出新、科技技术的演进、大规模攻击;还有最麻烦的是,各国地区对于安全法规的要求,不仅日益严苛、差异也不小,这些因素都让LINE投注更多的资源与心力在安全议题上。

从源头把关,安全奠定产品设计基础
去年LINE收购韩国网络安全顾问公司GrayHash,同时延揽旗下知名白帽黑客加入安全团队。从今年五月更大动作重整安全团队,在东京总部成立安全中心,目前共拥有约80位成员镇守在第一线。
我们常说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把关,安全也是一样的,LINE安全团队分享,许多开发人员可能太专注在开发产品,而忽略安全的基本功,或者开发人员用创新的方式开发,也有可能忽略安全问题。因此,LINE导入了安全设计(Secure by Design)、隐私设计(Privacy by Design)这两项原则,市原尚久分享:“推出每一项新服务前,都要经过层层关卡,当安全审核(security review)通过时,才能对外公布上线时间。”
简单来说,把安全作为一切的设计基础,因为许多安全问题并不是出在程序设计本身,而是在机制设计上。许多与第三方合作的服务,若在机制上没有设计好,就可能被黑客利用。
因此,每个新服务从规划初期,安全团队就会深入参与,“我们会跟开发者讨论,像是什么样的安全方式适合适在这项产品上,”除了必须符合全球安全法规,还必须遵循不同市场的在地安全法规,像是欧洲有GDPR、台湾有个人信息法,适法性问题必须在产品概念萌芽的最初,一并纳入讨论。
本地化是安全设计上非常重要的观念,LINE台湾资深安全工程师刘威成举例,先前台湾帐号被盗问题很严重,但每个国家使用通信软件习惯不同,有些盗帐号方法在日本行得通,在台湾就碰壁,“要根据各地使用特性变更安全设计,让盗帐号的人放弃这个平台。”

导入机器学习,终结账号被盗
盗用帐号、垃圾消息,是近年LINE比较严重的问题,市原尚久回忆,2016年开始LINE就导入机器学习技术反制,不过一开始并不顺利,机器学习模型并不能即时修正,让攻击者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找到漏洞,逃开机器学习的监控。
举例来说,2017年是盗用帐号最泛滥的一年,虽然当时团队采取应变措施,让盗帐号问题在2018年趋缓,但2018年6月再度变严重的趋势。市原尚久解释,后来安全团队找出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自动更新的方法,借由每周更新、修正模型,以及改善使用接口,成功解决盗用帐号、垃圾消息的问题。市原尚久自豪地表示,2018年9月至今,都没有任何帐号被盗用的纪录。
当然,许多漏洞还是得靠“社群的力量”,才能变得更安全。在美国有许多科技公司都设有漏洞奖励计划(Bug Bounty Program),这样的风气在亚洲比较不盛行。LINE从2016年起推出漏洞奖励计划,提供奖金给发现漏洞的黑客,“希望让黑客知道,他是一个正义的角色。”资深安全工程师刘威成解释,这项计划的目的是希望结合外部白帽黑客的社群力量,一起维护产品安全,这项计划也有名人堂机制,刘威成透露过去曾有台湾的黑客上榜过。
确保数据搜集隐私,LINE让用户有更多自主权
Facebook、Google这些科技巨头,通过搜集数据来提供用户服务,对LINE而言,生态圈内日趋多样的服务,意味着取得用户数据的频率越来越频繁。
“我们必须非常小心,确保隐私合规、遵守当在地规范。”无所不在的数字足迹与个人信息交换,每个人在网络世界都显得赤裸,市原尚久认为,在搜集用户数据的同时,也必须提供用户相对应的信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提供更多信息增加透明度。”

LINE从2017年开始,每半年都会发布透明度报告,市原尚久预告,今年下半年会重新设计隐私设置接口,让用户掌握更多自主权与空间,每位用户未来可以依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来修改隐私设置,而不是适应服务提供者所设置的游戏规则,“我们也会跟外部的专家讨论,听取更多的意见作为参考。”
深植安全DNA,市原尚久:不该害怕讨论
LINE认为,安全的观念必须深植在企业内部文化中。目前LINE无论对内对外,都采取“零信任(ZERO TRUST)”策略,意思是任何设备或系统都不能轻易信任,每次访问都必须认证、授权,而非传统只认证一次,“这是我们基础的文化,”市原尚久说。
LINE GrayLab安全研究室的负责人李丞镇(Seung Jin Lee)分享,一般人可能会认为,公司的私网比一般网络安全,但这样的观念必须反转,“要让所有员工知道,我们并不能信任网络,更不会把敏感的信息放在上面,公司内部的私网也是一样的,必须很小心。”
不只是对一般人,对多开发者来说,安全都是略有门槛的议题,甚至许多员工害怕谈论安全,担心造成产品开发进程延误。市原尚久用“基础文化”来形容安全在LINE内部的地位,因为安全团队在前期开发阶段,就密切跟开发团队交互,“大家可以随意在Slack上问问题,或是随时找一间会议室讨论。”让安全在公司内部,营造出一种轻松没有压力,可以随时彼此讨论的议题。
同时,内部也定期举办跟安全有关的讲座与活动,这不只是人人必须熟悉的必修课,更是深植在每位liner身上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