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英国牛津大学博士班的豪尔每天早上9点都必须风雨无阻、准时完成一个任务:前往雷德克里夫气候站,手动测量、记录当日的气候状况,维持这项已持续250年的牛津传统。
英国持续最久的单点气象记录
从1813年11月14日起,每天早上9点都会有研究生在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雷德克里夫气候站(Radcliffe Weather Station)手动测量、记录当日的天气状况。长达200多年的传统,让雷德克里夫气候站保有英国持续最久的单一地点气候观测纪录,也是全世界累积最久的纪录之一。
每天早上9点使命必达
今年负责确保这项每日任务顺利完成的是博士生艾玛豪尔(Emma Howard),她必须阅读天气观测仪器数值,再手动记录到雷德克里夫气候站的数据库。如果她当天因故无法准时“上班”,就必须委托同事代班。
成就250年历史的一部分
“能够成为雷德克里夫的记录者之一是件非常棒的事,但我同时也很害怕会不小心出错、毁了这项令人惊叹的气候纪录。”豪尔告诉BBC:“另一方面,可以观测到各种“历年最高值”也让我很兴奋。”
Wonderful series. pic.twitter.com/gr0itBnkhk
—Geert Jan van Oldenborgh (@gjvoldenborgh) 2019年6月6日
牛津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的博士生豪尔是现在每日天气记录的负责人,无论刮风、下雨、暴雪、大太阳,她都使命必达。
1767年即创建观测站
事实上,雷德克里夫的气候观测历史可以追溯到1813年以前,牛津大学学者霍恩斯比教授(Thomas Hornsby)的研究。1767年,霍恩斯比促成了雷德克里夫公益信托(Radcliffe Charitable Trust),并在雷德克里夫天文台(Radcliffe Observatory)现址兴建了天文台,好让他进行天文学研究。
为了进行天文学研究
为了更清楚观测星象和天文现象,他需要随时依照大气扰动调整观测,代表他需要仔细记录天气变化。从1767年起,他开始记录每日天气数据,尽管起初也只有断断续续记录、部分历史纪录也已散佚,但这样的记录习惯还是在数年后奠定了下来。
累积200年的气温与雨量纪录
从1767年起,雷德克里夫天文台维持着记录每个月总降雨量的习惯,并在1813年开始记录每日气温与降雨量的传统。1930年代期间,雷德克里夫天文台不再是主要的天文研究重地,因此气候观测站一度面临撤除危机,不过还是在相关人士的努力下保存下来。
在Instagram审查这则贴文
Temperatures dropped to -5.7°C last night at #rmsoxford And it was still only -3.7°C when we arrived at 9am today! . . #radcliffeobservatory #coldweather #oxforduniversity #greentempletoncollege #weatherstation
Radcliffe Met Station(@rms_oxford)分享的贴文于 发布
雷德克里夫气候站位于雷德克里夫天文台外,原本为协助天文学研究而设立,现在成为英国牛津十分重要的气候纪录单位。
牛津大学接手运营
现在,雷德克里夫气候站由牛津大学的地理与环境学院(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he Environment)维护、运营,该学院的博士生则担起每日气候观测的任务,记录每天气候站的气温、雨量、估计云量。
读取仪器数据、肉眼观测并行
除此之外,他们会记录雷德克里夫天文台内晴雨表显示的大气压力,也会在工程科学系(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Science)系馆顶楼记录阳光、风力与空气曝光率这类1925年开始的肉眼观测项目。
It was the #wettestday since 2012 in Oxford yesterday, with 36.4 mm falling in a 24 hour period. That makes it the 62nd wettest day in the RMS record, which may not sound that high, but the record is around 70,000 days long…pic.twitter.com/Dm0hGGb654
—RadcliffeMetStation (@RMS_Oxford) 2018年6月1日
除了记录每日天气变化,雷德克里夫气候站也会比对过去的数据,标注各气候观测项目的历史纪录。气候站的数据显示,2018年6月1日是英国牛津7万多天以来,雨量第62高的日子。
对长期气候研究有重大意义
英国的气候站往往会每个小时自动截取、记录各项天气信息,并总结成为气候观察纪录。相较之下,没有频繁记录天气信息的雷德克里夫气候站因为受数据限制,无法提供短时间的天气预测报告。然而,气候站拥有的历史天气数据却对长期气候研究有重大意义。
每日同时同地的记录特质
将雷德克里夫气候站的历史写成《1767年起的牛津天气与气候》(暂译,原名Oxford Weather and Climate since 1767)一书、协助将历史纸本纪录电子化的共同作者史帝芬‧伯特(Stephen Burt)表示:“雷德克里夫气候站之所以特别有价值,是因为它的气候纪录是每日、同时、同地的观测。”
日复一日的纪录成为研究参考
“这代表着,我们可以取得这段期间内,任何一天在那个地方的气温、大气压力与阳光的数据,”他解释:“谨慎、长久、日复一日的持续性气候纪录才是我们解读气候变迁趋势的最大帮助。”
Come rain or shine: the story of the Oxford Radcliffe Observatory weather observations, starting in 1767 and unbroken since 1813: https://t.co/ysLPEvGljy pic.twitter.com/ThPtHkGorp
—Ed Hawkins (@ed_hawkins) 2019年6月6日
英国雷丁大学(Reading University)气候科学家霍金斯(Ed Hawkins)便是使用雷德克里夫气候纪录研究全球气候变迁的学者之一。他利用雷德克里夫气候站的数据计算牛津地区每年的年均温,再以“蓝色低温、红色高温”的颜色条方式将1813~2018年的年均温变化呈现出来。
当地气温变化与全球趋势相符
同时,他将牛津地区的年均温变化趋势与全球年均温变化趋势做成线图,发现即便牛津地区的年均温比全球年均温高1.6倍,城市环境与靠近欧洲大陆的地理位置也多少影响了当地气温高低,但牛津地区从1813年起至今的年均温变化趋势,与全球年均温变化趋势都有逐年提高的现象。
全球暖化的在地体现
数据显示,1850年代时期,牛津地区的年均温大约落在9.5°C~10°C,现在牛津地区的年均温已升高到10.5°C~11°C。霍金斯教授说:“我们居住在一个地球上,看见全球暖化的痕迹深入每个世界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