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解谜,新型自体免疫疾病也可能由睪丸癌引起

科学家最近发现由睪丸癌引起的新型自体免疫疾病,这项研究利用新诊断工具,揭开癌症如何利用免疫系统攻击脑部并引起严重的神经退化性疾病。

神经相关疾病通常利用患病小鼠的脑组织切片关注,随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抗体与脑组织的特定结合模式,再以此判定不同的自体免疫疾病。

20来,科学家发现睪丸癌患者有特殊的染色模式,他们同时有共济失调(ataxia)症状,这是一种神经性退化疾病。然而,科学家还不清楚究竟是何种抗体造成这种特殊的染色结果。

一项新研究似乎解开了这存在已久的谜团。利用新开发的噬菌体编程技术,科学家可扫描患者检体,并关注70万种已知以人类蛋白质为标靶的不同抗体。

新的筛检技术会分析睪丸癌和原因不明神经退化性疾病患者的脑脊髓液,侦测到自体抗体将名为KLHL11的蛋白质当成标靶,而KLHL11蛋白质存在于睪丸和大脑某些部位。

科学家怀疑一旦睪丸癌肿瘤出现,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便会将KLHL11蛋白质当作标靶,随后抗体会进入大脑,一样将脑部KLHL11蛋白质视为标靶,于是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

这种新定义的自体免疫疾病称为癌症相关肿瘤伴随性脑炎(cancer-associated paraneoplastic encephalitis),肿瘤伴随症(paraneoplastic disease)是由身体某处癌症引发的疾病。

生物化学家Joe DeResi相信这种新的筛检技术有助于发现更多尚未确认的自体免疫疾病。DeResi博士说:“这项研究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知道还有更多肿瘤相关的自体免疫疾病等着被发现。”

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辨认出KLHL11抗体存在于37名患有睪丸癌和原因不明神经退化性疾病的男性患者身体。希望这项研究可在短期成为新型特殊诊断试验的特定生物标记,在神经开始退化前帮助检测出睪丸癌患者。

共同第一作者Divyanshu Dubey建议:“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如果能尽早发现便能尽早开始使用免疫治疗药物,并避免发生神经损伤、阻止疾病进程,同时越有机会延长患者生命。”

新研究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