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蚊子会被呼出的二氧化碳所吸引,但维吉尼亚理工学院(Virginia Tech)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助教Clment Vinauger更好奇的是,这其中的作用究竟是如何的?
在这项刊载于《Current Biology》期刊研究中,团队以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为对象进行了实验,与常见的家蚊不同,埃及斑蚊会传播登革热、屈公热、黄热病在内的许多疾病,每年都会影响数百万人。
Vinauger希望深入了解蚊子是如何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导航,这对于如何打造更好的诱饵和陷阱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进行实验,团队打造了一种“飞行仿真器”,捕捉一系列雌性埃及斑蚊将其装上特定的微型3D打印头盔来监测大脑活动,接着将蚊子放入设备中,喷出二氧化碳仿真人体呼气,最后再使用闪光LED数组来仿真物体移动。
通过关注翅膀频率、加速度和转向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当二氧化碳排出时,蚊子的大脑嗅觉中心不只是记录了气味,更刺激大脑视觉处理中心的神经元反应,使得蚊子能够更准确在视觉上关注仿真的移动物体。
也就是说,当雌性蚊子嗅到二氧化碳,大脑便会亮起红灯,告诉它:仔细找仔细看,血液大餐就在附近。
在加州大学运用同样设备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也发现了同样的状况,二氧化碳明显增加了大脑视觉区域对刺激的反应程度,然而这种关联性似乎是单向的,在反过来执行的实验中,移动的LED光条并没有因此刺激大脑嗅觉区域的反应。
由于蚊子的嗅觉能够闻到超过100英尺(约30米)的气味,但视觉只能对15-20英尺(约4-6米)内的物体产生反应,这项结果也与蚊子感官的整体情况一致。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结果将有助于开发全新的蚊子控制方法,协助减少蚊子携带疾病的传播。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