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抓出脑瘤!台大医院执行全台首次AI脑瘤临床治疗

面对体积小、位置深、数量多的脑瘤,临床上虽能以放射线治疗,减少手术风险,但术前医师得花大把时间以找出肿瘤位置,台大医院导入AI系统,仅需30秒就能找出可疑肿瘤。

台大医院使用AI进行脑瘤治疗,定位准度9成以上

台大医院14日举办记者会,宣布成功集成人工智能(AI)系统,是全台首次将AI用于3大常见脑瘤的临床治疗,成为医师的第二双眼及手,短短30秒就能找出肿瘤位置,准确度高达9成以上。

台大医院神经外科医师萧辅仁表示,近年因医学进步,延长癌症患者存活期,因此癌症脑转移患者也随之大增,脑瘤患者其中,有超过一半以上属于脑转移瘤,另像是脑膜瘤、听神经瘤等3类脑瘤都是相当常见的脑部肿瘤。

萧辅仁说,面对这类生长位置深、体积小于3.5厘米或是数量较多的脑瘤,若以手术开脑切除风险太大,因此临床上经常以俗称“计算机刀”的放射线来治疗,具有高精准度、即时图片引导、非侵入性等优势,台大至今已利用这项技术治疗超过3150名患者。

AI 30秒就能抓出肿瘤,协助医生手术

台大医院肿瘤医学部医师许峰铭指出,在进行手术前,神经外科、放射肿瘤科医师必须一同在患者的核磁共振(MRI)及计算机断层(CT)等图片中找出肿瘤,并圈选出边界,再由放射线机器根据圈选结果执行治疗。

许峰铭坦言,圈选肿瘤的过程不仅考验医师眼力、经验,一旦肿瘤数量较多,甚至得花上数小时慢慢审查,即便如此仍可能出现漏网之鱼。

台大医院和科技企业耗时半年,成功将人工智能系统和台大医院计算机进行集成,让AI系统学习多种医学图片,只要30秒就能在检查图片上找出疑似肿瘤的位置,并圈选边界,犹如多名医师同时进行决策,还会替每个疑似肿瘤打分数,分数愈高,是肿瘤的机会也愈高。

台湾首次将AI系统用于脑瘤临床治疗

台大医院肿瘤医学部放射肿瘤科主任郭颂鑫表示,过去的AI只能根据学习经验画出正常器官的模样提供医师参考,医师还是得以肉眼找出可能的肿瘤位置,但这次导入的AI不仅能主动找出肿瘤,也有助判断肿瘤是良性或恶性,更是国内首次将AI系统实际应用在脑瘤的临床治疗上。

台大医院这套系统已于今年7月实际应用在临床治疗,犹如医师的第二双眼及手,在医师替脑瘤患者进行放射线治疗前,提供更多判断依据,至今治疗超过20名患者。这项合作项目也获选今年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年会的口头论文报告,将于9月在美国芝加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