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在身上的各种传感器,因为需要供电和传输数据的缘故,通常要不就是要拉一根电线、要不就是要有沉重的电池和天线,难免会影响配戴者的动作与发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专家们发明了一个新的系统来解决这个困扰,通过无线RFID的方式,将“感应”和“传输”的部件分离开来。
贴在身上的“BodyNet”传感器通过无线供电取得电力,送出的信号也仅仅是到RFID的距离,所以可以做成一发布纸那么薄,贴在身上和蹦带没两样。而真正的电源、接收器、和长距离(蓝牙)传输的天线,则是可以做在衣服上,或是其他附近的接收设备。在技术上,这个困难点主要是身体在移动时,天线会跟着被扭曲、移动,因此科学家要找一种方式,持续校正信号,以接收到正确的数据。
初步BodyNet设计的使用场景是关注心脏疾病和睡眠失调,所以接收器大一点没关系,而且患者的动作不会太大,但未来如果要应用到运动员身上的话,自然接收器无论是大小还是感应距离,都还要有所突破才行。但如果能完成目标的话,以后长时间收集各种体征信息,可能你一点感觉都不会有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