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供电也能通讯的水下传感器,可布置在海洋深处

一种无须电池、几乎不用电源供应的水下传感与通信系统被科学家研发出来了,麻省理工学院表示,这将能用来大面积覆盖至今依然乏人问津的深层海洋,打造出“水下物联网”。

电子仪器不用充电、不须配备电池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有可能美梦成真的研发方向,过去便有科学家尝试过开发无须充电的手机,虽然结果表明,还有巨大瓶颈尚待突破。

而麻省理工学院团队现在研发出无须充电、也不用装备电池的水下传感器,能近乎零功率传输数据。

但要如何为无数个长期泡在海洋深处的传感器提供恒定功率?研究人员结合了两种关键现象:反向散射(backscatter)、压电效应(piezoelectric effect)。

反向散射是一种常用于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标签的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压电效应则是介电质材料中一种机械能与电能互换的现象。

团队研发的水下传感与通信系统包含发射器、接收器、传感器三部分,发射器和接收器必须连接电源,所以得放在船上或海上浮标,电池容易更换;传感器则是放在水下,其核心系统包含一个节点(node)、一个容纳压电共振器的电路板、一个能量收集单元、一个单片机。

首先,发射器通过水发出声波撞击存储数据的水下压电传感器,接着压电共振器吸收波后变形,如果不想反射波,则能量采集器从材料所产生的振动中存储少量电荷,接收器接收不到反射波,就会解码为0;若传感器将声波反射给接收器,则接收器就会解码为1,利用二进制方式有效通信。

这项技术能将传感器布置在海洋深处,实时监测海水温度梯度变化,也可以将传感器放在欲长时间研究的海洋生物身上,关注其去向而不用担心传感器耗尽电力;甚至,未来有机会应用在探测器上,收集其他行星、卫星的海水样本,比如土卫六泰坦。

(首图来源:麻省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