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能手机、笔记本大多配备锂离子电池,未来随着电动汽车愈加普及,使用量也会越来越高,不过锂电池还是有一些缺点,储电容量已经快到极限,不耐撞、易起火爆炸也会对安全构成威胁,对此美国科学家挑战全新的负极(阳极)材料,并开发全新的防护技术,或许将不再有上述缺陷。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阴极)主要以锂为主,负极材料则是石墨,然而现在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已经快触顶,科学家为了寻求新突破,开始想用比容量高、电化学电压低优点的锂金属来取代石墨,但锂活性强,容易跟外界的水分与氧化物起反应,同时也会跟内部的电解质相互反应,进而形成不均匀、易破碎的固态电解质接口(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
正常状况下,SEI是锂离子的优良导体,也能保护电池、避免发生有害反应,并让锂离子在电极跟电解质之间来回穿梭。
对锂离子电池性能来说,SEI可说是关键要点,若SEI性能不佳,电池会存有许多问题,不均匀的SEI会导致锂金属沉积,形成树状锂晶枝,进而造成电池容量损失、充放电效率降低或是刺穿绝缘层与短路,最终热失控,电池起火爆炸,而通常锂晶枝最容易在负极形成。
因此美国斯坦福大学和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研发全新的SEI薄膜,并将复涂全新SEI的负极与其他商用零件结合看看,打造全新电池,实验指出,在160次循环后,仍能保有85%的容量。
团队指出,全新涂层会形成分子网络(network of molecules),将带电的锂离子均匀输送到电极中,用来防止不必要的化学反应与生成锂晶枝,进而降低电池失控的风险,斯坦福大学化工系俞之奡(Zhiao Yu,奡音读奥)表示,这也有助于提高锂电池的稳定性。
这也不是第一个瞄准锂负极的团队,中国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科学家也通过全新的浸涂(dip coating)法研制全新涂层wax-PEO,打造出具空气稳定性跟防水的锂负极,研究也指出,这种wax-PEO层能在维持锂离子传导下,抑制锂晶枝生长。
实验也指出,将涂有wax-PEO的锂负极放置在相对湿度高达70%的环境时,24小时后表面不会损坏也不会腐蚀,容量也能维持在85%,接触水后,更不会燃烧或是容量下降。
不过不管是美国团队、还是中国的团队,目前都还在优化设计中,希望能进一步提高电池容量,以及使用寿命,研究尚未离开实验室阶段。目前研究已发布在《Joule》。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