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创业公司蓬勃发展,不少创业公司从十多人的小团队,快速地迈向超过百人以上的增长型创业公司企业。随着人数规模扩大,也让不少组织成员跃升为主管干部,必须扛起团队管理、领导、沟通等问题。
许多人到了职业生涯的分水岭,好不容易在各方面努力下成为团队主管。做了主管,看似可以拥有话语权、有较好的薪资,甚至符合所谓的“社会期待”。或许有人认为这样就是成功,跃身为“人生胜利组”,但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你现正在思考职业生涯的下一步,准备朝主管职的目标迈进;又或者,你已经是主管,希望站上更高端并领导更多人,在迈向另一个角色升职前,应该换个角度来想,在你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静下心来盘点自己目前到底(想)拥有的是“权力”,还是“影响力”?
比起权力,管理者更须具备“影响力”
以下图表,是91APP在评估技术主管职的衡量依据。“推动团队让事情搞定的能力”是我们的原则与文化,因此在下表可见,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是“影响力”,大过于“权力”。
“权力”是组织赋给主管;“影响力”则是团队前进最重要的动能,也是主管该具备的,用自己的影响力,在承接团队目标同时,设法推动团队运行,让事情可以顺利搞定。所以,管理者可依据“影响力”的四个面向来衡量作法,创造带领团队前进的动能。
1. 条件:管理者具备相对丰富的技术经验,因此必须利用自己的专业,从中或协助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带着团队在既定时间内实践目标。
2. 职能:管理者不用所有事亲力亲为,但必须让整体团队的专业含量提升,而不是制造出一个英雄或救世主,此刻最重要的影响力是“架构规划”,也是管理者需要用较多的时间思考策略,而不是跳下去一起做(这也许是一个短解)。
3. 任务角色:专业含量的提升,必须通过管理者观察团队成员的调性,从中不断调整任务执行的节奏,确认在任务截止日前,团队可以顺利完成,并在任务过程中获得增长与学习。
4. 任务执行:随着管理者的组织范围扩大,更该视己身为“技术布道师”,必须开始思考技术传承的方式,有没有可能模块化,让新进团队的伙伴可以很快适应。审查在团队的协作上,是否有遇到挑战?跨部门需要引进哪些资源来协助运行?甚至为自己的团队多争取一些时间,大量的资源集成与协调,将考验着主管技术以外的商业推进能力。
接下主管职之前,先思考自己的影响力在哪里
最后我想分享的是,过去常遇到,很多人聊到自己身为主管职的经验时,会着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或是如何指挥团队做事,比较多的描述过程会在于“权力”。下一次可以试着回想自己的“影响力”为何?是如何协助团队任务的推进,自己跟其他的管理者差别在哪里?团队是否有了改变?找出自己的差异化,以及擅长的部分,相信不管加入到哪一家公司,都可以创造出很多正向的循环。
而过去无主管经验的人,也可以思考自己的影响力在哪里?在工作经验中淬取,更有机会争取到主管职的工作;但如果盘点后发现自己的调性比较喜欢提供专业,对于大量团队的协调兴趣缺缺,若是为了满足“社会期待”而投向主管职,无论对自己或是团队,将是充满荆棘的挑战。
诚如很多高端主管前辈分享的,最终在找寻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他的加入能带来什么好的改变,如何通过影响力让周围的团队伙伴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