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当我们提到全球暖化,首先映入眼帘的,也许是车水马龙的塞车场面、肆无忌惮排放的工厂废烟,在大量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下,它成了温室气体积聚的主因。然而,更关键的畜牧业,却其实常被你我忽略。
在大啖牛排、狂嗑炸鸡、品尝各种牛奶、鸡蛋、肉类美食的时候,也许从未想过,支撑这背后一切产业链的畜牧业,是如何改变环境生态。它以最令人瞠目结舌的影响,满足全球人口重要的口腹之欲──尽管大部分研究都将全球暖化归类为石化油气的工业污染,但畜牧业背后的冲击,确实也不容小觑。
根据climate机构研究调查的数据显示,畜牧业给地球有限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这包含因人类消费饲养的700亿只动物,使全球约30%土地与16%淡水用于畜牧业,同时全球粮食资源日渐枯竭当下,世上也有三分之一粮食产量用于养活牲畜。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报告,畜牧业所需用水,超过全体人类用水的8%,生产1磅(约0.45公斤)的肉,要消耗超过1,800加仑(约6,813公升)水,主要用于牲畜饲料、牧草生产与灌溉,以及环境清洁等用途。
比尔盖茨预言,未来肉的新趋势
(Source:pixabay)
今年初,比尔盖茨(Bill Gates)曾预言:纵使如此,人类不太可能停止吃肉,因此未来实验室将开发动物性蛋白,以提取的肉类组织培养成为肉块,更在味道、口感、营养成分上,让人们吃不出来其实牛肉根本不含牛肉。
这样的“合成肉”(synthetic meat),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名称,虽然有较难听的“假肉”(Fake Meat),但也有如“未来肉”(Future Meat)、“养殖肉”(Cultured meat)等别具新意的词汇,超越肉类公司(Beyond Meat)和不可能食品公司(Impossible Foods),目前更是少数完全制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类替代品制造商。
毕竟牛津大学研究发现,如果要在本世纪前将温度上升控制在摄氏2度以内,我们必须全球性减少75%牛肉和90%猪肉,如果没办法控制,人们确实面临极高的环境风险。
在实验室培养的新肉
(Source:shutterstock)
这类肉原理来自生物工程培养出的动物细胞,技术是从动物体内抽取干细胞,让它在设置好的完美环境条件下,以试管与培养皿让其分裂增长,衍生出肌肉组织,成为一种形似肉块的物体,但却完全没侵害到动物。
然而,让这种肉更像真肉的关键,在于有来自大豆的成分,称之为豆血红蛋白,这是一种与血红素化学结合的蛋白质,使其呈现如生肉的鲜红色,此含铁分子会调节对肉组织细胞的氧供应,以便维持在适当的状态──这是大豆蛋白如此充满魔性的效果,且它也是基因工程酵母培养而成。
英国(UK)媒体《theweek》分析,如果此种肉能稳定发展,将为地球带来许多优点,包含:
空间
全球有太多土地用来养殖与放牧,甚至在英国,高达85%土地与动物产品有关,但若在工厂生产同样产量的肉,只需要1%土地,甚至碳足迹能减少99%。
可持续发展
在美国(USA),消费者每年吃掉1,300万吨牛肉,背后的关键是大规模的工业化畜牧系统,这对地球来说是极大负担,特别是许多地区还砍伐树木以放牧,更难保资源没有耗尽的一天。
而合成肉或许能解决全球的粮食危机问题。
对动物友善
吃肉的争议对素食者来说特别难以接受,未来若能减少杀生、避免不人道的养殖对待,动物就能减少许多疼痛和委屈。
对健康的益处
专家发现,废除屠宰场,可降低牧场疾病的相关风险,也能够避免人畜之间交互传染;而外界最怀疑的合成肉营养部分,科学家也保证能补充跟真肉一样的营养,甚至能额外增添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
有什么缺点呢?
(Source:pixabay)
目前合成肉最大的问题,在于成本还是过高,光是生产一个汉堡所需的牛肉,花费的钱可制造好多个真肉汉堡,毕竟培养合成肉的费用非常昂贵。
消费者能否接受合成肉,目前也是个未知议题,但在许多专家打包票试吃后的满意成果,也许它的未来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