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真高兴我看了那支广告。
无名氏
通用遇到一个问题。
董事长暨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特(Jeff Immelt)成功领导通用完成转型,从一家提供大型金融服务的企业转型为领导阶层所说的“数字工业公司”,该公司的转型是为了充分利用日益连接的网络世界。大量连接的机器让通用有机会创造全新且可持续的收益流,就像消费者导向的物联网已经对个人生活产生的影响那样。如今通用的投资组合专注于交通(航空和铁路)、医疗保健及能源三大领域。但光是生产机器还不够,如果想要彻底实现伊梅特的愿景,通用需要数千名顶尖工程师的协助。
通用首席营销官博夫:“将产业数字化是我们做出的重大赌注之一,如今所处的时代,光是销售喷气式引擎这类硬件并不够,我们必须协助顾客获得有生产力的成果。为了取得成效,我们成立一个数千人的团队,其中大多数是在软件方面资历丰富的企业新人。他们正在协助公司设计分析方法并累积数据,让我们在铁路、航空、发电厂、食品饮料等各行各业的顾客,得以预测哪些方面的效率能加以改善,让本身运行更有效率、降低成本或提高生产力。比方说,能够提前预测喷气式引擎是否需要维修保养……或风力发电厂接下来应该在哪里扩建。”
但是在能够招募到全球最优秀工程师,撰写新软件来执行、监控并优化飞机、火车和风力发电厂的绩效前,通用需要让世人了解该公司打算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的软件工程师都不清楚,通用已经开始处理复杂有趣的科技挑战。软件工程师仍然以Facebook、亚马逊(Amazon)、Netflix及Google这四大科技巨头,加上苹果与微软(Microsoft)作为求职标的。
通用的营销团队接到任务,要改变工程师对公司的看法。博夫利用故事当成切入点,她说:“我和我的团队都相信,不管规模大小,以创意构想为主的媒体广告,终究会比计划性的广告播放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身为买方,我们重视的是影响力,而不是广告出现的频率。有部分原因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预算达到足够的广告出现频率,还有一部分的原因则是,我真的认为好的构想能够突破一切。”因此,博夫的团队和广告公司一起创作一个故事。
于是,欧文(Owen)的故事就上演了。
通用的故事主角欧文是刚毕业就进入通用工作的年轻工程师,“欧文怎么了?”系列广告中,描述朋友和家人对欧文的新工作做何反应。广告的其中一幕,欧文的父母为他将在通用工作感到兴奋,把他祖父的长柄锤交给欧文。欧文只好解释他到通用不是去打造机器,而是写程序代码让机器彼此沟通。在另一幕里,欧文在野餐桌上与朋友提起新工作,另一位朋友宣布自己刚决定到一家名为“Zazzies”(编按:作者指出“Zazzies”很明显是在讽刺Snapchat,是在学生间相当流行的社交软件,而这群人正是通用试图触及与说服的对象)的公司工作。
Zazzies提供的手机应用程序,让用户可以为各种动物戴上水果造型的帽子。欧文的朋友都是Zazzie的疯狂粉丝,因此都被这位朋友的新工作所吸引。这时候欧文抗议道:“我将会协助处理涡轮发动机事务,为这座城市提供动力。”欧文的朋友反驳道:“我刚为小猫戴了头巾。”欧文说:“我能让医院更有效地工作。”“这又不是在比赛。”另一位朋友插嘴道。
这一系列广告引发强烈反响,欧文不仅协助通用将本身的品牌与新策略和投资组合相互呼应,这个宣传活动也让通用的软件工程师求职者增加十倍,一切全都要归功于好故事。
当你将广告故事化时,就是在品牌和受众之间创建情感连接。在故事里,欧文处于劣势,我们都觉得自己在世上处于劣势,因此在欧文被世界误解时,就会引起我们的共鸣。我们感同身受,在故事结局时希望世人明白欧文在做的事很重要,他正在设计让大型机器能比以往更有效率运行的软件。
现在想想看,如果通用的广告开门见山就这样呈现:企业商标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旁白说:“在通用,我们正在设计连接世上最优异大型机器的软件。”受众会相信这种陈述吗?他们会在乎吗?这一点令人质疑。欧文的故事引发的情感,是自我吹捧永远无法做到的,这就是故事的力量。
在故事中穿插故事虽然长远来说,电视广告和广播广告前景似乎很黯淡,但是对于那些负担得起这类广告播放成本的企业而言,短期内还是会采取这种营销平台。所以,如果你的营销策略需要利用广告打断剧情片与喜剧片,就可以借由在故事中穿插故事的做法,尽可能巧妙运用故事的力量。
思维从一个故事跳到另一个故事是轻而易举的事,举例来说,受众转换频道想找好看的节目,或是当故事在主线情节和副线情节之间来回切换时,他们的情绪也会马上跟着切换。故事永远受欢迎,因此当你的广告用一个故事来打断另一个故事,这种故事之间的过渡就会比较顺利。如果你用自吹自擂或过度承诺的推销辞令,以这种广告打断受众对原先观看故事的深度参与,人们就会非常厌恶并加以忽视。
以超级杯比赛时播出的广告为例,一年中只有在这一天,你会听到这种奇怪的喝斥:“大家安静!广告开始了!”这么说是有正当理由的,品牌和广告公司整年都在为这些广告设计故事,抓准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最佳时机。
超级杯球迷在比赛期间讨论他们最喜欢的广告,隔天会在网络上公布最受欢迎和最不受欢迎的广告名单。你是否注意到,那些自吹自擂与过度承诺的老套广告往往在名单中垫底,而故事型广告反而名列前茅。
故事型广告也在商场中胜出。如果品牌做足功课,真正理解自家消费者,就能创作出颠覆市场的好故事。
例如,洗衣精品牌Ariel的营销人员在印度发现,家庭中的女性成员和男性成员在社会规范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异。70%的男性认为老婆应该负责洗衣服,就连小孩也不例外,有三分之二的小孩认为家事应该由女性来做90。现在印度女性每天平均要花六小时做家事,而男性每天做家事的时间却不到一小时。这个差异本身就不公平,而且经年累月只会造成两性更不平等。
印度年轻女性每年能用于学习和增进职业技能的时间,比男性少了将近两千小时,进而导致年轻女性的工作机会更少、工作品质更差且薪资更低。而职场女性升迁机会更少,因为她们必须同时忙于工作和家庭。
2004年到2011年间,印度女性劳动力比例从31%降至24%。劳动参与率下降对女性生活和印度经济整体表现都产生不利的冲击,如同哈佛大学教授罗希尼.潘德(Rohini Pande)解析道:“工作与工作带来对资产的掌控,降低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并提高女性在家庭中的决策权。况且如果一个经济体内所有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能进入劳动市场,这个经济体就会更有效率且更迅速增长。”
印度女性渴望改变,八五%的印度女性声称,她们觉得自己在做两份工作,在职场上有工作,回家后还有另一份工作。83%的印度女性认为,男性应该分担家事重担。Ariel的营销人员及合作的广告公司BBDO印度孟买分公司发现到,这种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于是设计“一起分担家务”(Share the Load)该广告,深入挖掘潜藏在这种现象背后的暗流逐渐加深的社会不公。
“一起分担家务”广告由主角念着写给女儿的信揭开序幕,主角已经当外公了,信件是写给女儿的。主角写信的那天晚上,女儿正在房里忙碌着,他看着女儿一会儿帮丈夫倒茶,一会儿照顾小孩,整个人忙得团团转。然后他终于明白,自己在教养女儿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如何把这些社会成见灌输到女儿身上。
这个故事借由证明社会规范如何代代相传,形成强而有力的负面基础。然后当女儿读到父亲在心中承诺,会和妻子一起分担家务,为其他人树立榜样时,故事开始由负面发展转变为正面发展。
故事中讨论的这组核心价值观,从不公平转变成公平,让印度女性产生紧密连接,并且在印度国内引发广泛讨论。“一起分担家务”该视频在50天内的观看次数突破五千万次,在网络上制造超过二十亿的曝光次数,相当于花费一千一百万美元才能买到的电视广告曝光率。电视谈话节目以整集的时间,讨论如何平衡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知名服饰品牌改变服饰标签上的传统洗涤说明,增加一句“由男性或女性洗涤均可”。超过两百万名男性访问Ariel洗衣精的官方网站,在“一起分担家务”的承诺书上签名表达同意。约会网站在个人简介页面上增加一个新问题:“你愿意分担家务吗?”让人们可以将男女平权作为寻找对象的考虑因素之一。
这个故事型营销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一定让Ariel的营销人员大受鼓舞,而这个统计数据当然也让Ariel的营销人员兴高采烈:Ariel在印度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高达75%。
故事型广告远比那些自吹自擂和过度承诺的广告更具吸引力,也更有效率。但在现今消费者寻求不被打断的专注体验时,光靠广告绝对不够。当每个月有数百万名消费者改用无广告体验时,营销人员必须跟着调整接近消费者的方法才行。
现代营销人员必须提供消费者既独特又有价值的体验,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体验必须是不间断的。就像媒体企业数十年来运用同样方式创建与维护受众那样,品牌也必须以一种持续的步调讲述故事,赢得并维持消费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