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业7000亿美元大饼,如何掌握消费趋势创造新商机?

2019到2022年,全球速食餐厅市场预计每年有4.2%的增长;北美仍然是增长最迅速的地区,其次为欧洲和亚太。 2016年全球速食餐厅市场规模为5,390亿美元,到2022年则有望扩张至近7,000亿美元,这样的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日常生活步调加快,用餐习惯也逐渐倾向外食或叫外送,而非自己在家开伙。

越来越多速食连锁店开始寻找吸引顾客的新方法,满足人们对健康、便利性、出餐速度和价值的要求,因此科技的运用和导入就成为关键推手。

图1:消费趋势带动速食餐厅变革
图2:科技趋势协助速食餐厅提升顾客体验

趋势1:健康生活取向席卷全球

过去几年,消费者的饮食习惯不断改变,营养师食谱和健康菜单的崛起打开新的饮食选择,因此许多传统速食店现以维持便利性为基础,推出更健康、更具持久性的餐点或者素食,让顾客能有不同的选择。 几家大型连锁餐厅已采用这股改革趋势,开始选择品质更优良、来源符合永续条件的食材,希望在具有健康环保意识的用户群体中取得更高市场占有率。 而这股趋势背后最主要的推手,就是横扫全球的减脂养生风潮。

2015年时,世界卫生大会(World Health Assembly)即表示香烟和速食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其实相去不远,各国政府也在近年持续审查相关法规,强制要求食品包装必须列出营养成分信息,并针对儿童速食广告制定限制,这股健康趋势想必益发盛行。

趋势2:饮食方便性持续提升

顾客便利性是手机订餐数量大幅增加的原因,而Gartner也预测移动支付将占速食销售金额近11%,高于2015年的1.5%,甚至在2020年达到380亿美元营收。 虽然目前统计数字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但考虑到联网汽车未来将更为普及,物联网设备数量也正不断增加,此预测数据或许显得太保守!

趋势3:多样化服务模式,推升外送市场发展

千禧时代(1981至1999年间出生的人)仍是外送市场趋势的主导者。瑞士银行(UBS)最近发布的一篇报告指出,餐饮线上外送数量可能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最终占整体餐饮市场10%,规模则从现在的350亿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3,650亿美元。

便利性是这些预测数据背后的关键元素,据称千禧时代叫外送的几率可达X时代(1961至1981年间出生的人)的3倍。同时,消费者也带动了订餐方式、用餐地点和时间选择越趋多样化,包括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第三方外送服务,以及黑隐厨房(dark kitchen,指仅为第三方外送服务提供餐点的虚拟餐厅)、热门景点外送(hot spot delivery)和路边取货(curbside pickup)等服务模式。

劳动市场也历经了极大的变动。目前整个北美地区失业率是17年来最低,英国表现更为亮眼,创下1970年代以来新低,因此许多餐饮业苦于无法招募新员工,也​​难以留住旧员工。商办租金和营业税率上涨,步行人流持续减少,消费者要求健康、新鲜和具备持久性的食材,加上近期来自外送餐点服务的竞争升高,在在促使许多餐厅开始导入科技来减轻运营压力。 而机器人自动化持续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特别是在食材准备上,能使餐厅运营更有效率,让员工能专注在实际需要人为操作的工作上。

那么,速食企业究竟能如何善用以上三大消费趋势创造新商机呢?

一、以“健康菜色”提高盈利

永续及健康的速食势必成为未来新趋势。 在政府立法支持下,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关注健康和环保议题,并关注降低肥胖率、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动物福利,我们发现消费者比以往更在意自己是否吃得健康、是否善待环境。

传统速食餐厅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必须转换人们对于速食店食物的认知。

业界所有连锁店都被放大审查,确保菜单有提供营养、健康的永续食材,减少人工添加物或防腐剂。麦当劳最近宣布更改菜单,将四盎司汉堡改用100%牛肉,麦克鸡块去除人工防腐剂,且承诺2025年前全面改用非笼饲鸡蛋。肯德基在英国的连锁店保证2025年前会遵照英国公共卫生局(PHE)的建议,将每份餐点的热量降低至600大卡以下。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进步,分析食物新鲜度、营养价值和来源的工具将更普遍,使消费者在获得充分信息后再决定购买商品的品项。医疗保健企业也可以强制纳入这些工具,作为政策的必要条件。

二、顺畅的“手机订餐”流程,可提升顾客忠诚度

虽然用手机下订单的形态越来越受欢迎,可以想象市场上很快就会出现只提供手机订餐服务的店家。举例而言,星巴克(Starbucks)从2017年起即在美国西雅图总部的两家咖啡店尝试此服务,不过近期美国部分州因担心无现金店家会对无信用卡或银行账户的消费者形成歧视,而有意禁止其发展,使此形态店家的市场前景受到影响。

未来几年5G移动服务有望更为普及,而联网汽车则为另一项足以改变速食市场发展的技术。到了2022年,联网汽车市场有望巨幅增长至现今的270%。欧盟法规要求2018年4月之后期造的所有车辆,都必须强制安装紧急调用系统(eCall)作为标准配备,因此未来3年内将有1.25亿台具5G联网功能的汽车出厂,手机订餐的趋势可能自动进展到车内下订。

PYMNTS.com最近发布与VISA合作的调查结果,发现经常利用智能手机下订单的通勤人士中,有66%表示车内下订的选项会让他们增加订购的频率。 显然,在此因素推动下,

未来速食餐厅必须探索新的服务流程,让这种下订方法更加方便,特别是那些配有手机订餐专用车道,和更多路边取货窗口的得来速。

三、符合顾客需求的“送货选项”加速差异化竞争

随着无人驾驶汽车、送货机器人和无人机的崛起,自动驾驶车辆未来可能在许多不同产业扮演送货的要角。 跟杂货企业一样,速食餐厅也是这股竞争趋势的领头羊,且目前已出现数个结盟和服务测试项目。比如必胜客(Pizza Hut)正和丰田汽车(Toyota)合作,打造可于外送途中为顾定制做披萨的车辆。外送企业DoorDash近日确定与通用汽车(GM)结盟,让许多送货机器人在美国和英国校园送餐。此外,全球各地也持续进行无人机送货测试,优步(Uber)、亚马逊(Amazon)和多家企业都已开始为消费者开发可行的主流解决方案。

四、“智能取货”提升效率

过去一年来手机订餐服务越来越受欢迎,只送外卖的黑隐厨房和虚拟餐厅也在规模和速度上有所提升,可预见连锁企业未来将推出纯取货的据点,或许类似亚马逊无人商店Amazon Go,只是把仓库替换为厨房。 这个演进可让员工专注在订单处理,手机订餐顾客也能在高密度都会地区,通过小型据点快速方便地取餐。

五、机器人自动化改善顾客体验

机器人自动化将成为速食企业内部资源集成的关键元素,角色类似机器人在医疗看护、制造业和物流中心的应用方式。不过就算机器人成为标准配备,很多人仍认为还要好几年才能进入实例。此外,人力也不会完全消失,只是被重新配置;而餐厅还是需要在菜单设计和顾客服务上保有人的温度──至少短期内是如此。

六、生物识别带动多样化案例

生物识别(biometrics)对消费者和企业有很多好处,然而科技逐渐改变社会对隐私权的观念,生物识别在被大众接受前仍有一大段路要走。欧盟《一般数据保护规范》(GDPR)认定生物识别是一种“特殊类别的个人数据”,要求企业必须保护这些大量敏感信息;许多品牌因此将其视为高风险策略。

尽管如此,生物识别市场仍持续增长,且未来将出现多样化的使用案例,包括根据顾客个人偏好和饮食需求提供建议、推荐个性化饮食方案,以及提供顾客忠诚计划的相关优惠。餐厅企业还可以使用顾客数据来改善销售和营销活动,关注顾客行为并通过自动调整的菜单选项和实体环境,找出顾客的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