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创业的这12年,我们也曾经在“食品”领域做过许多尝试,我这里说的“食品”指的是在你逛超市时,可以看到的各种吃喝商品,包括生鲜、饼干、水果、零食、调味料等非常多样的品项。我们深刻了解到“食品”是一个水很深的领域,例如2012年推出食品订阅模式的“好菜网”,每周配送一箱食材到府服务,但运营了一段时间我们就发现消费者对这种模式接受度不高,再加上许多蔬果品项在运送过程中品质难以管控问题,导致消费者一阵子就退订,也声明“好菜网”的模式不可行,便决定关站。
食品电商海内外,有很多人试过不同的模式。美国在1999年网络泡沫前,就已经有主要经营杂货及生鲜蔬果的Webvan,它以线上购物、线下配送的创新性商业模式迅速走红全美,曾获华尔街8亿美元投资,市值最高达80亿美元,在短短几年间,采用重资产的运营策略方式大规模自建仓储和物流车队,并迅速拓点收购竞业,导致烧钱速度很快入不敷出,2001年即声明破产。
在这之后食品电商并没有停滞,只是模式趋向保守,例如Amazon在2007年推出了AmazonFresh,不同于Amazon在其他品类快速颠覆市场,AmazonFresh经过了12年时间,目前还是只提供服务于美国非常少数地区及数量很少的几个海外城市。
观察海内外市场,我发现原本适合于一般商品的重资产模式,应用在“食品”这个特殊的品项,却变得十分困难! 由于食品有保存期限短、运送不易及运送成本高等种种问题存在,电商渠道相较于实体店的低成本优势,在“食品”这个领域完全不存在,所以大家都说食品市场是网络公司很难切入的一块。
新零售、外送服务猛攻食品电商突破口
这几年,我们看到新一代“食品电商”出现,大家探索了一种被称为“新零售”的虚实结合,在美国有Amazon和Whole Foods Market的结合,在大陆有红火的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 它的概念是融合了实体及网购的双重优势,来达到效益最大化,实体店可以应用一些网络上的数据和技术,网络也可以带过实体店带来更多流量。 “新零售”的议题在这几年被广泛的讨论。这个模式成功了吗?目前看起来还没有,虽然近期有些新闻提到这两年虚实集成店的开分店速度没有想象中理想,但现在要论断成败还是太早。

在“新零售”火热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外送服务的“类食品电商”,不管是美食外送的Food Panda、Uber Eats,或是之前帮大家去超市代购的honestbee,他们不涉入商品这个领域的经营,用比较轻资产的方式,通过平台把店家、司机、消费者这三方串起来。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种公司的优势是他们不用去处理食品电商相当难进入的“商品”领域,而是把心力投注在“物流配送”的部分,也因其轻资产的属性,较能控制成本支出。 这个模式目前也被很多人视为“食品电商”最佳解法,因为商业模式和被视为相当成功的Uber及Airbnb能高度的模拟,全球也有许多案例显示这类服务可取得大笔资金,并在多个市场上被证明存在消费需求,但这类公司还欠缺的是需要时间证明它们长期有获利的可能。
“当浪头崛起时,我必须确保我们有站在浪头上” ──掌握瞬时优势,瞄准趋势浪头,布局未来新商机。
即使有着这些困难,食品还是我们很长期看好的市场,放眼更远的未来,我们虽然不知道5年、10年后大家会怎么在网络上购买食品,但我们绝对相信在未来的世界,网络会持续改变大家的购买行为,只是需要时间和一些机会场景去创造驱动,一种做法是静观其变,等到消费者行为成熟后再进入市场,但这一直都不是我们思考的逻辑,因为通常这样就错失了进入市场的最佳空间跟机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