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石挑战演化知识,直立行走祖先或非源于非洲

德国南部最近出土约1,160万年前的猿类化石,挑战既有对“直立行走”这种人类重要特征的演化了解。

过去认为“直立行走”最早始于600万年前,但德国出土的猿类化石显示,早在原始人类出现的数百万年前,古老猿类或许就能以双足行走了。

科学家表示,名为Danuvius guggenmosi的猿类,既有下肢直立、用双足行走的人类特征,也有运用四肢在树枝间摆荡的猿类特征。

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直立行走猿类。

德国图宾根大学(University of Tübingen)人类学家布姆(Madelaine Böhme)团队在德国巴伐利亚邦发现Danuvius guggenmosi的骨骸,包括大腿、小腿、下臂骨、脊椎骨和手部与足部骨骸。

从脊椎骨与腿骨特别可看出Danuvius guggenmosi是用双腿移动,比方说,从部分脊椎骨的形状,可以看出它的下背部灵活且长,这是现代人直立行走时可以维持平衡的特征。

Danuvius guggenmosi化石出土,显示“双足行走”这个特征源自住在欧洲的人类和大猿(Great Ape)共同祖先,而非源于非洲。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红毛猩猩都属于大猿(Great Ape)。

先前在人类演化树最久远的“用双足行走”证据,是至今约600万年前的肯尼亚图根原人(Orrorin tugenensis)化石,以及地中海克里特岛(Crete)的足迹。如果最后显示Danuvius才是人类祖先,那就意味Danuvius部分后裔后来在某个时间点去了非洲。

过去认为,600万年前的东非环境改变,一度茂密的森林消失,空间变得开阔,外型像黑猩猩的祖先才会开始用双腿行走,而现在Danuvius化石的发现,或会颠覆一直以来对双足行走的演化想法。

布姆表示:“Danuvius大大改变双足行走的演化原因、时间和地点。”

这项研究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

(图片来源:图宾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