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水也有记忆吗?”这句话总能让人们以水为主题并发展出许多浪漫想象,不过水真的有记忆吗?
时间回到30年前
一切都是源自1988年夏天,法国免疫学家宾文尼斯特(Jacques Benveniste)刊载在《自然》期刊的研究。
宾文尼斯特先把一个会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加入大量水里,稀释至几乎可忽视并视为一般水的浓度;接着,宾文尼斯特发现这样的水还是能引起细胞过敏反应,因此,宾文尼斯特相信就算是纯水,也会“记得”它曾经溶解的物质成分,进而产生影响。
由于水是很好的溶剂,因此这份研究若属实,势必会带来极大影响。(Source:pixabay)
会改变学界的发现
这发现一旦确定,就会改写许多物理、化学认知,在安普利弗斯学院教化学的派克(Martin Parker)解释:“套句我老师说的话:“化学是一门探讨溶质的学问”。她的意思是,化学主要是在观察、探索各种溶液间彼此作用生成有趣新化合物的过程;在这之中,水能当作很优质的溶剂。”
如此一来,纯水可能不纯了……
“换句话说,如果水能记得溶解的东西,那么就算是最纯净的水,实际上也充满杂质,就会在(试验时)带来不可预期的结果,不论DNA指纹识别、新药合成什么的,你都很难找到一致性的发现。”
《自然》主编组织团队一起找答案
当时《自然》期刊主编马多克斯(John Maddox)也明白这样的研究有争议性,因此刊出后,他们便在研究最下面的编辑意见写道:“许读者可能跟期刊审查员一样,对这份研究态度异议……因此《自然》已经安排了独立调查团队再现该研究。”
目前“水有记忆”没办法证实,科学家也异议。(Source:pixabay)
调查结果:不可信
遗憾的是,由马多克斯领导的3人调查团队很快就发现宾文尼斯特的实验不具可信度,他们指出,宾文尼斯特的助理会潜意识挑选研究数据来解释,因此认为宾文尼斯特的研究有缺陷。
这样的结果也让宾文尼斯特逐渐淡出学术圈,不过直到2004年去世前,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研究正确,只是视野狭隘的科学界未能认清现实。
想要重复实验都没成功
话虽如此,许多试图再现这份研究的科学家也都没有成功。2002年,再现研究失败的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教授布兰德(Martin Bland)便总结:“没有证据指出一杯纯水和曾加入过敏原(而后稀释)的水有任何差别。”就算是现在,科学界仍对“水有记忆”这件事抱持质疑态度。
有记忆的水……也许是冰?(Source:pixabay)
如果说水的记忆是另一种呢?
话说回来,如果说水的记忆是展现在可保持特定状态好一阵子呢?化学老师派克坦言这可能也不是个好说法,因为水分子的振动频率是50飞秒(注:1飞秒为千万亿分之一秒),所以看似没有在动的一杯水,其实每50飞秒水分子的位置都不一样。
“这就像刚到站的一群人,在那个瞬间,他们会停下来思考要走哪个出口,但很快就会散开,”派克写到:“如果你要水维持排列整齐,它看起来就不再像液体水了。”
“你甚至可以说这就是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