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卖的不是iPhone而是乔布斯!3分钟学会老编剧的故事营销超强公式

三分钟?一个完整的故事?怎么可能?骗人的吧!

老编剧继续说,当他教完这个公式之后,每个人都要上台说三分钟的故事。说不出来的人,直接去柜台把报名费9千元除以2等于4,500元领回去,从此以后不要再来了。也就是直接退学,并且没收一半的学费。

老编剧说:“你们想当编剧,我都告诉你公式了,你还不会用,那我们最好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但是你已经浪费我一堂课的时间了,所以要没收一半的学费。”第一堂课就被威胁说很有可能被退学,大家的脸都绿了。

随后,老编剧传授我们30多年编剧生涯教会他的“故事的公式”。所谓故事的公式,其实就是问自己“七个问题”:

把上面的七个问题简化之后,就可以得到故事的公式:

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不论是小说、电影,还是漫画,只要它的核心是故事,大部分都有类似的戏剧结构。真有这么神奇?不信我们挑一部小说来验证一下。

我们以科幻小说之父,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的代表作《环游世界八十天》为例。

一、目标:主人翁霍格跟朋友打赌,要在八十天之内环游世界一周,双方以全部财产作赌注。就这样,霍格从英国伦敦出发,展开他追赶时间的旅程。

二、阻碍:霍格被误认为银行大盗,沿途遭警察用各种方法阻拦,加上霍格是个软心肠的好人,常出于各种善意耽误了行程,例如他从印度婆罗门教徒手中,救了一个即将被陪葬的印度女孩。

三、努力:主人翁用尽各种方法追赶时间,例如冒着生命危险、乘坐大象抄捷径走进死亡丛林、乘坐火车强行飞越底下是滚滚河水的断桥……,好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

四、结果:环游世界一周,回到英国伦敦。霍格一共花了八十天又五分钟,也就是输掉了比赛。

五、意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据出发地英国伦敦的日期显示,霍格只花了七十九天又五分钟。(不是八十天又五分钟吗?怎么突然变成七十九天又五分钟?)

六、转弯:情节大逆转,原来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造成各地时间不一,形成所谓的“时差”。所以当霍格往东走,绕地球一圈,所花费的天数就会减少一天。反之,如果往西走,则会多出一天。

七、结局:主人翁霍格不只赢得最后的比赛,还因为好心肠抱得美人归。

凡尔纳当年创作《环游世界八十天》时,肯定没学过“故事的公式”,但何以会有如此惊人的巧合?其实不是巧合,而是隐藏在故事里的内在逻辑,都有一张大同小异的相似脸孔

原来每个人都有说故事的天分,只要遇到对的人,就能把故事的开关打开!

我把当年学到这“七个问题的故事公式”,改名为“靶心人公式”。“靶心”就是目标的意思,一个人只要有了目标,接下该做什么事,自然会一清二楚。如果靶心人公式只能套用在小说、编剧上,那就太逊了。我再强调一次,靶心人公式可以套用在万事万物上。

没错,你没听错,就是万事万物。

那……它可以拿来营销吗?

当然可以,不管卖什么东西都可以。

这么神?

就是这么神。不信,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么用故事卖东西。

乔布斯的英雄旅程

近几年,苹果公司的电子产品横扫3C巿场,原因跟他的创办人乔布斯(Steve Jobs)大有关系。乔布斯的人生和褚时健一样充满传奇色彩,但乔布斯有个强项是褚时健望尘莫及的,那就是……乔布斯本身就很擅长说故事。

举个例子:当年,苹果还是一颗小樱桃的时候,需要一位新的首席执行官。乔布斯把目标锁定当时任职百事可乐的约翰.史考力(John Sculley)。

他对约翰说:“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们去“改变整个世界”?”就这么短短两句话,约翰.史考力被乔布斯说服了,他答应去苹果公司出任首席执行官。

“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整个世界”?”这两句话就是乔布斯最擅长的说故事模式,后人称它为“现实扭曲力场”。关于“现实扭曲力场”,我们下一堂课再来好好聊一聊,现在先来看看乔布斯的靶心人公式。

一、目标

乔布斯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答案正是他对百事可乐的约翰.史考力说的“改变整个世界”。这个目标也太大了吧?正因为大,乔布斯才足以成为传奇。

二、阻碍

乔布斯的母亲未婚生子,因此小乔布斯一出生就过继给养父养母。乔布斯的养父母是卖二手汽车的商人,他们一辈子没上过大学,不像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有个富爸爸、富妈妈。

学生时代的乔布斯头脑很好,但不擅长学习。他大学才读了六个月,就因为家里穷而休学,一年半后正式退学。

三、努力

乔布斯本身并不会开发计算机,但那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功说服了他的朋友史蒂芬.沃兹尼克(Stephen Gary Wozniak),把他设计的计算机拿出来卖。当年,计算机还不是商品。当乔布斯的同侪还在大学里读死书,二十一岁的他已经在自家车库,和史蒂芬.沃兹尼克成立了苹果公司。他们一起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商业化的个人计算机,它的名字叫第一代苹果计算机(AppleⅠ)。

四、结果

苹果计算机从第一代、第二代到第三代,基本上都不太成功,直到他们推出第一台Mac计算机,并从百事可乐挖角了约翰.史考力来担任首席执行官,还模仿作家乔治.欧威尔(George Orwell)的着作《一九八四》做了一支电视广告,名字就叫“一九八四”(这一年正好是公元一九八四年)。三箭齐发的结果,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时的乔布斯终于来到人生的颠峰,不只在公司的影响力大增,还担任苹果公司的董事长。

然而好景不长,同一年年底,Mac计算机销量下滑,再加上最初一起创业的伙伴沃兹尼克离开苹果,乔布斯因而被公司员工及董事会认定为是苹果发展的障碍。就这样,乔布斯被逐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

五、意外

乔布斯离开苹果十年后,苹果的经营陷入了困境,市场占有率从巅峰时期的百分之十六,跌到惨不忍睹的百分之四。一年亏损十亿美元,九十天之内就会破产。

而另起炉灶的乔布斯,不仅自己成立了计算机软件公司,还从《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George Walton Lucas Jr.)手上收购了动画工作室,也就是后来制作《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中国有句老话叫“十年风水轮流转”,套在苹果和乔布斯身上特别适用。正是这个奇妙的转机逼得苹果高层必须拉下脸,把乔布斯请回去救火。

六、转弯

就这样,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的乔布斯,一边整顿公司内务,一边试图重建一个全新的苹果公司。

一九九七年,苹果推出iMac,并且搭配了一支叫“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的广告,创新的设计加上不凡的理念让产品大卖,使苹果计算机度过财政危机。随后,苹果趁胜追击,推出大受欢迎的Mac OS X操作系统。乔布斯全面翻红,从临时首席执行官,变成正式的首席执行官。

七、结局

关于结局,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人们永远记得担任首席执行官时的乔布斯,在苹果的产品发布会上侃侃而谈、意气风发的样子。他带给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奇,从iPod,再到iPhone,最后是iPad,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电子商品。

乔布斯真的完成了他最初的目标——改变整个世界。

听完乔布斯的故事,你有没有觉得好耳熟?因为这根本就是好莱坞英雄片里才会出现的情节嘛!从小被养父母收养的乔布斯,长大后被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赶出去,最后再回来拯救自己的公司。

乔布斯的故事实在太戏剧化,又太励志了,听完他的故事,我想有很多人可能会直接手牵手,一起变果粉。

表面上,苹果卖的是电子产品,但骨子里,卖的其实是“乔布斯”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