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汽车连季财报亏损、“纳智捷就快要收了”的市场耳语下,纳智捷今年度重量级产品Luxgen URX实车,终于在中秋连假后首度亮相。11月20日,就在纳智捷发布首度融入台湾当地验证的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同时,纳智捷总经理蔡文荣也宣布,URX拿到超过400张预接订单。
自有品牌之路,3个致命错误铸下财务黑洞
新车出师告捷,针对外观、性能、价格竞争力,专业评论也给给较多正面评价,裕隆集团吃下一颗定心丸。然而,这项好消息还是很难一扫先前的阴霾,因为就在URX亮相前不久,负责开发的华创车电才因节省成本,迁往苗栗三义,厂办合一;而华创日本首席运营官水野和敏,11月上旬更在个人网站宣布与华创车电的合约到期,月底离开裕隆集团。
纳智捷的命运何去何从?据透露,裕隆集团前任首席执行官严凯泰2018年临终前,听了幕僚报告关于自有品牌业务的评估后,最后对亲信留下了“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指示。老臣也指出,过去集团无条件支持品牌业务的策略,确实需要检讨,“有错的,总不能一直错下去”。但纳智捷究竟错在哪里?
车界人士分析,裕隆集团以华创车电开发、裕隆生产、纳智捷营销的模式发展自有品牌10年来,早期产品虽然有车身太重、油耗表现不佳等客诉。整体而言,设计、性能还算差强人意,但市场定位、生产策略、财务计划3方面失准,却也成为这个品牌发展的致命伤。
市场定位部分,纳智捷在完全没有销售基础的情况下,一开始就是最贵的国产车品牌。虽然现实是为了因应开发成本,纳智捷很难压低售价,但台湾汽车市场是全球公认最激烈的车厂竞争擂台之一,消费者最终在乎的还是CP值。
此外,产品规划试图将福祉车(无障碍车)量产的企图,在市场就不讨喜,V7上市两年总共只卖了500多辆。汽车产业专家解释,福祉车虽是高龄化社会的趋势产物,但此领域定制需求极高,对妥善率、维修服务的要求也高于一般车型,硬要模块化并不明智;更何况台湾相关改装技术非常成熟,改装成本也不会太高,不难预测消费者会怎么选。
合资股东不合作,东风裕隆成大钱坑
至于生产策略,华创车电为了符合品牌精神,从一开始的设计就拉高自制率,大量纳入原有的零部件供应厂全新开模,整个供应链体系成本都升高。为了求量大以降低单位成本,裕隆选择在中国与东风汽车合作成立东风裕隆,4年后更前进俄罗斯设厂,事后看来,是踩了两次雷。
撇去快速停损的俄罗斯厂不谈,与东风汽车各持股50%的合作方式,市况好时没事,市场风向不对,马上就出问题。裕隆集团主管坦承,自从2017年东风汽车决定“撤人不撤资”,双方就再也无法对话,即使严陈莉莲多次亲访东汽高层也没用,“碰了面,董事会也照开,但谈到亏损要摊、货款要付,他们就两手一摊说没钱。”
由于东风汽车不愿增资,财报显示裕隆集团多家公司对东风裕隆的应对账款合计已经超过44亿元。不仅是十足的大钱坑,也突显集团财务计划不够妥善的问题。
2009年1月,当时担任裕隆董事长的严凯泰亲自主持纳智捷品牌发布会,并表示投资打造纳智捷品牌“资金无上限”,集团初步已备妥250亿元银弹,作为两岸建厂与4款车型开发的经费。裕隆集团高层透露,其实为了一圆品牌梦,当时严凯泰已有准备将要投入的金额高达1,000亿元,这是集团估算不至于动摇国本的底线。
其实10年花费千亿元,这样的数字对于品牌车厂而言,只算得上是入门学费。业界推算,以纳智捷至2018年为止共推出8款车型计算,车型开发成本加上管销费用,至少花掉800亿元;问题是,裕隆城为了不错过房市多头,在2017年动工,两头同时烧钱,集团当然吃不消。
集团主管表示,东风裕隆的部分,现在只能“以拖待变”,毕竟大环境不利于做大太变动。至于华创,毕竟累计了这么多年和ICT企业合作的经验,针对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无论是电动汽车或自动驾驶,研发能量还是有一定价值的,但重点是要务实,“开放平台策略,就是为了务实运用这些智能资产,也让台湾研发、设计汽车的品牌精神继续”。
2010年东风裕隆正式成立,为裕隆的品牌梦想跨出最大的一步。
产业趋势丕变,汽车大梦该醒了?
集团首席执行官严陈莉莲也以多项行动显示,自有品牌汽车业务还会继续下去。与华创车电共同研发多年的合作厂商也证实,目前和华创的合作项目都在进行中,虽然确实由于华创厂办合一作业而略有延误,但进度还算正常,“2020年中,纳智捷还要推出M平台车,这些计划到目前都没有喊停”。
不过这10年来,纳智捷曾经站上两岸第一民族品牌的高位,如今全球车厂都正面临转型的考验,裕隆也从云计算跌回现实,“梦也作了,试也试过了,现在大环境变了,该是要面对现实了”。这是裕隆高层对纳智捷的形容,显然在严陈莉莲的心中,对未来策略已有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