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质量黑洞是在星系核心中,质量相当于数百万颗太阳的巨型天体,强大的重力会在周边形成吸积盘,尽管环境险恶,现在有科学家认为系外行星可能在这样的区域形成。
传统行星演化理论认为行星是在年轻恒星周边的原行星盘中形成。原行星盘是恒星诞生之初,一些剩余的物质在周围形成的扁平气体云,如果原行星盘没有被母恒星的辐射压吹散,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慢慢聚集成团块,成形的原行星会扫除或吸收气体及尘埃,最后形成稳定的行星系统,就像我们现在的太阳系。
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盘质量可比十万颗太阳,是一般原行星盘的十亿倍,密集的气体阻挡了黑洞附近的高能辐射,使外围的尘埃盘有类似原行星盘的低温环境。研究人员将传统行星演化模型应用于超大质量黑洞的外围尘埃盘,发现行星可以在数亿年的时间内形成,日本国立天文台的小久荣郎教授说:“根据理论计算,成千上万颗地球质量10倍以上的行星,可以在超大质量黑洞10光年外的距离形成。”
不过不发光的黑洞与系外行星皆难以观测,现阶段还没有办法检验这个新颖的理论。当然这不代表该理论是无用的理论,重力波也是在广义相对论发布百年后才得到直接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