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发大财”,因为多数人以为发财后就能带给自己和家人幸福和快乐,而媒体也常将人们种种不如意归咎于大环境经济不景气,因此,经济增长常视为审查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而有意角逐大位者则争相标榜自己能够如何带领国家经济起飞,应许选民美好的未来。然而金钱绝非无所不能,拥有财富并不保证人生必然幸福及快乐。
财富与幸福的关系
曾有研究发现,美国从1946~1970年人均GDP增加65%,但人民生活满意度在同时期却无明显改变,类似情形也出现在多数西欧国家和日本。虽然国与国比较时,愈富裕的国家通常人民幸福感愈高,且经济衰退时人民的幸福感会连带下降,但长期而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未必能使人民更快乐。
关于幸福的研究显示,影响是否快乐的主因并非财富多寡,而是人际关系的品质,身心的健康,社交和情感技能及明确的生活目标等。金钱毋庸置疑是满足基本生活所需,但多余财富却不一定能带来满满的幸福。当人们收入达一定水准,“主观幸福”和财富的累计就没有显著正相关性了。
评估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毛额”(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也称“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段时间内(一季或一年)国内所有经济活动生产出之全部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market value)。这项指标是197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史密斯‧库兹涅兹(Simon Smith Kuznets)教授于1930年代提出,目的是要对国家的经济收入提供客观的数据数据给给政府参考。其实早在库兹涅兹提出这项指标当时,他就指出GDP并不能反映国民的幸福感,但他的话语却始终不受重视,追求GDP增长已经根深蒂固成为各国政府制定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不丹──曾是亚洲最幸福的国度
前任不丹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是极少数视人民幸福较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领袖人物。他认为政府制定政策时应以国民快乐为主要方针,并且于1972年提出了具前瞻性的“总体快乐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用以评估国民的生活品质。当时不丹政府施政的4个幸福目标包括:良好的治理、稳定的社经发展、维护文化、推广环保。在此施政方针的带领下,2006年时不丹名列“全球快乐国家”中的第8位,高居亚洲第1位,而同时他们的人均GDP为1,400美元,全球排名落在100名之外。
但不丹在2008年转型成民主体制,并推动对外开放措施及加速现代化脚步,这使得经济及文化发生巨大转变。外来文化持续入侵,人民逐渐遗弃传统的价值观;经济增长后人民消费能力提高,带来更多物质欲望。新款智能手机、进口汽车成为许多人追逐的目标;农村青年向往都市生活却找不到工作,导致失业率上升。如今不丹人间净土已逐渐变调,2017年的全球幸福排名衰退至第97名。
贫富不均影响幸福感
由于人们常通过和他人比较来定义自己。当比较的对象是较富裕的人,自然会导致自信心下降,嫉妒和焦虑的情绪浮现。举例来说,如果你住在一个城市,多数人开国产车,而你手握的是双B名车的方向盘,那会感到很满足;相反的,如果处在人们都只骑自行车的社会,那么只要拥有一辆自行车就会感到很幸福了。因此,很多时候幸福感是比较的结果,而贫富不均很容易使人们的幸福感下降。
更重要的是,当财富分配过度不平均时经济增长会变得迟缓。因为少数富人的消费支出仍有限,当多数人的所得停滞不前时,他们的消费力不可能增长,导致经济增长的动能不足。因此国家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应注意合理的财富重分配避免贫富不均扩大,如此反而有助于经济健全发展。
幸福的北欧国度
寒冷的北欧国家,如丹麦、挪威、芬兰等都是世界人民幸福指数名列前茅的国家。芬兰人快乐的关键之一是不炫耀自己的快乐,人与人间不过度比较,每个人务实好好过好每一天。此外,能替别人着想、互相帮忙,也是芬兰人的态度,当看到地上有别人遗失的皮夹时,没有人会想占为己有,因此芬兰的社会有很强的“社会支持”。芬兰的社会福利相当完善,教育、医疗及许多公共设施都免费,大学生还有生活费可领!此外,政府会将多余的税款退还给国民,由于他们的政府廉洁有效率,因此人民乐于依法缴纳高额税收,让政府运用税金给大家安居乐业的生活。
“经济奇迹”的代价
台湾在20世纪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经济建设以及高科技产业转型等,创造一段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人均GDP从1961年的153美元增长至2011年超过2万美元,人民物质生活大幅改善,国家建设快速现代化,因此称为“台湾经济奇迹”,此台湾经验后来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模范。但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这块土地相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曾经清澈的河流变得污秽脏臭,美好的山林却出现一次次的土石流,空气污染指数经常居高不下……
结语
世界银行东南亚地区前副总裁西水美惠子曾表示,过度重视经济增长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追逐物欲的泥淖,几乎所有国家无一幸免。近代人类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物质生活史无前例地大幅跃进,但贫富差距愈拉愈大,许多贫穷的人根本无法享受经济增长的果实。没有发大财并不意味着不能幸福快乐,因为幸福其实是来自内心的感受,人生如蜉蝣,钱财终究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不如学习感恩一切,活在当下并且接受挫折及挑战,活着本身就是最值得感恩的幸福了。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