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母鸡下的“蛋”内置抗癌药物!未来制药成本最少降低10倍

癌症是21世纪医界最头疼的重症之一,癌症不仅没有根治疗法,治疗成本更非普通人们可轻易负担。然而医学界出现一线曙光,今年1月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罗斯林研究所却发现,基因编辑母鸡很可能成为特定癌症药品普及的关键,制药成本有望比制药厂来得低100倍。

为什么是鸡?

研究指出,部分癌症病患得病源自身体无法制造足够的特定蛋白质与化合物,届时医生给的处方即是补充该病患缺乏的蛋白质。癌症药品之所以昂贵,往往因为制作技术的高门槛,所以制药厂的制作成本十分高昂。

参与计划的博士Lissa Herron研究癌症解法的过程中发现,鸡蛋蛋白具备大量的蛋白质,更是一个容易取得、低成本的蛋白质来源。因此他所属的罗斯林研究团队将人体制造蛋白质的基因打入母鸡产生蛋白的DNA中,针对与免疫系统高度相关的人体两大蛋白质进行产出。一是具备抗病、抗癌效果的IFNalpha2a,二是促进人体破损细胞自我修复的macrophage-CSF。

Herron提到,由鸡蛋白制造的抗生素能有效降低抗药性病毒的产生,避免癌症演进出变异种;另外,由于药品内置macrophage-CSF蛋白质,产品可能也具备细胞修复功能。

研究团队指出,每三颗蛋就能产出一剂量的药品,每只鸡一年能生出300颗蛋。只要能拥有足够的鸡,且将计划规模化,抗癌药品在未来将出现上市、上架的可能。

“通过基因改造母鸡制造的药品,成本将低于制药厂的10至100倍。我们希望可以将特定癌症的平均制药成本降低10倍以上。”Herron强调

鸡,受虐待了吗?

在一个生物实验中,动物保护团体最注重的无非成为“癌症药品制造者”的鸡是否受到不人道的对待。

Herron强调,基因编辑母鸡在一个诺大的养鸡场受到呵护,日常吃饱喝足,也受到专业的养鸡专家看护。“对基因编辑的鸡来说,他们的下蛋行为跟其他养鸡场的鸡一样。这并不影响母鸡的健康,它们依然到处咯咯咯叫,四处下蛋。”

罗斯林研究所教授Helen Sang说明,目前计划尚未制造出“人类用”药品,但实验成果明显透露出基因编辑母鸡计划的商业可行性,对制药业、医学界与生物科技相关应用产业皆是一线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