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古生物学家过去30年都在为“侏儒暴龙是否真的曾经存在?”这个议题争论不休。美国科学家最近对2只恐龙的骨骸进行显微分析,发现侏儒暴龙很可能不曾存在这个世界。
美国古生物学家巴克(Robert Bakker)1988年与他在克里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Clevelan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同事,将一个1942年被发现的恐龙化石重新分类。
他们说,这只恐龙属于一个小型新物种,并将这个新物种命名为“侏儒暴龙”。
之后,另一个团队2001年在美国蒙大拿州(Montana)伊卡拉卡(Ekalaka)镇附近的地狱溪地层(Hell Creek Formation),发现一只小型暴龙的化石,其骸骨近乎完整。
他们将这个身形只比役用马大一点的物种命名为“詹恩”(Jane),随后把它归类为年纪较轻的暴龙。但一小群专家仍不断坚持,“詹恩”是一种“侏儒暴龙”,指称它的头骨和骨头形态学异于成年暴龙。
根据1日刊登在美国期刊《科学先端》(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由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学者伍德华(Holly Woodward)领导的研究团队,从“詹恩”的胫骨和股骨内部,以及一只名为“派帝”(Petey)恐龙的骨骸抽采样本,进行显微分析。“派帝”的骨骸较不完整。
科学家表示,他们通过这种名为“古组织学”的研究技术,确认“詹恩”和“派帝”都是发育不完全的实例,意即不是成年恐龙。研究作者群表示,据此推断,侏儒暴龙看来不大可能曾经存在这个世界。
伍德华告诉法新社,能用显微镜分析骨骸化石是一件很酷的事,“我们可以推断增长率、年龄和成熟度”。
据血管开口的大小可以推断,“詹恩”和“派帝”在死亡时都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如果它们是成年恐龙,其血管形成的过程就不会那么显著。
(首图来源:James St. John “CC BY 2.0”,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