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股价创新高,为何台厂供应链心情却郁闷了

就全世界的产业而言,大概没有企业领导者能像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这么具备个人魅力了。他不仅精通高科技领域,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拓展了人类世界对技术的视野。有人因此称他为钢铁侠(Iron Man),他也的确实至名归。

马斯克所创立的SpaceX以及特斯拉(Tesla)都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性企业,分别在太空领域以及交通行业立下了标竿,成为众人追逐的对象。

作为全球最早进入电动汽车产业,并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特斯拉,在市场需求高涨,以及上海工厂的落成量产的双重推动之下,股价也突破4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相较于今年低点,已经大涨超过200%。

根据外资说法,特斯拉这波股价飞涨主要得益于两个关键因素,首先是欧美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快速增长,而特斯拉在长久的技术发展之后,卡在最关键的位置上,其他后进者已无法与之抗衡。

其次,就是特斯拉中国布局极为顺利,工厂兴建完成之后,首批Model 3电动汽车即将出货,年产能预期将达50万辆,而预期中国2020年200万辆电动汽车市场大饼,将有相当大一块成为特斯拉囊中物,这些都成为持续推升特斯拉股价的动力。

特斯拉和中国互有所谋台厂有机会吗?

中国目前深陷于关税战之中,汽车也是影响最严重的市场之一,特斯拉之所以在中国设厂生产,主要还是着眼于关税等相关政治成本的降低。事实上,特斯拉也计划要在欧洲兴建工厂,避过全球各政治区域的关税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也期待特斯拉能协助改造中国的电动汽车生态,创造属于中国的电动汽车生态圈。

中国为争取特斯拉建厂,给给特斯拉一连串超乎想象的优惠条件,包括让特斯拉成为全球首家在中国独资成立子公司,不必像之前的跨国企业必须与中国合作伙伴合资成立,增加特斯拉的投资信心,并降低技术外流的风险。

另一方面,上海工厂的建设由国家背景的建设公司承担,在品质要求更高;此外,中国还提供了高达20亿美元的国家补贴低利优惠贷款,提供特斯拉作为生态创建与业务拓展之用。

业界对此表示,特斯拉在中国生产其实早与中国政府完成协议,那就是零部件会有相当大的部分会转由中国当地供应链生产供应,尤其是在电池、动力控制以及信息娱乐系统、面板、摄影头等中国具有生产能力的零件方面。特斯拉也曾在公开承认这点,他们强调在中国本地采购料件能有效降低成本。

而这点也就成为台湾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特斯拉在中国扶持的供应链是否会外溢出来,影响到其他市场的零部件供应?

台系供应链股价温吞带动效益仍需观察

在这波特斯拉股价涨潮之下,过去与特斯拉紧密合作的台系供应链显得温吞,股价和营收增长都远不如特斯拉,市场更传出中国供应链可能全面取代台系供应链,但事实却未必如此。

目前特斯拉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多数零件仍由既有供应商提供,且目前仍属早期试产阶段,对其供应链贡献程度不算高。

那么未来是否会受到中国供应链的排挤?甚至这些中国供应商外溢至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电动汽车市场区域?其实机会不大,企业表示,因为国际贸易关系仍相对紧张,且台系供应商在马达、传动机构、芯片制造等技术服务层次方面仍有优势,且得益于美台贸易关系的强化,中国以外市场供应链中被替代的可能性极小。

且值得注意的是,电池材料供应商康普、变速齿轮供应商和大以及电池管理线束贸联、宣德都有在中国设厂,若中国政府未对“中国本地供应链”条件进行更严格的限制,那么理论上,仍能分享到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红利,但目前情况并不明朗。

不过,但即便被排除在适用供应链之外,特斯拉在欧美市场的强劲市场表现,未来应能对这些企业的营收产生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