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穷忙时代,追求幸福成为一种显学,还有各式各样的指导方针教人怎么得到幸福,但是幸福涉及的因素太多,个性、心理素质、压力、金钱、社交、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幸福指数,很难找到普世通则,不过美国最新研究发现,幸福曲线的确存在,人生最低潮落在47岁,但迈入70岁又会再找回幸福感,无论哪个国家结果都差不多。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ERB)论文针对132个国家研究,发现每个国家都有U型的幸福曲线,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以及整体健康状况如何,幸福与年龄的关系有普世通则,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幸福感最低的年龄落在47.2岁,发展中国家也差不多,发生在48.2岁,印证所谓中年危机的确存在。
美国部分是根据1972~2018年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发现幸福感从18岁之后呈现自由落体,中年处在谷底,之后又在60多岁时攀升。主持这项研究的美国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经济学教授David Blanchflower说,这是幸福曲线出现在132个国家的确凿证据,他认为可怕的中年危机部分归咎于全球化兴起和金融危机。
Blanchflower写道,“经济大衰退削弱全球化留下的社群弹性,这使处于资源匮乏的弱势群体尤其难以承受这种冲击”。研究还发现,美国幸福曲线与婚姻有关联,已婚人士比未婚者幸福得多。
这项研究得出结论,结婚比单身更幸福,这些都是幸福方程式的标准要件。其他还包括整个社会、教育、婚姻状况和失业,以及人们对该国局势以及未来世界的反应态度也会影响幸福感。
这个研究与其他结论也很相似。47岁感觉到人生最低潮,70岁幸福感又来,其实这样的变化很容易理解,中年时期背负重责大任,家有老小,职场上又为中坚份子,自然压力就大。Jonathan Rauch的着作《幸福曲线》也提到幸福感,他认为中年危机是过渡时期,不必视为危机点。
Jonathan Rauch认为幸福感的变化是价值观和大脑发生变化所致,迈入成年后开始参加社会竞争,雄心勃勃,但人类的野心是骗子,最后终究会失望,因为人们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中年时期最容易经历这样的情绪。
大脑的变化是由于30岁和40岁开始脑萎缩,并在60岁时加速。而性激素睾丸激素和雌激素也早在30岁就开始下降,这种变化在40岁可能更明显。不过作者说随着时间流逝,幸福感会再次恢复,时间点是70岁,或许到那个年纪终将从心所欲,快乐回归到最简单的事物,自然就容易感到幸福。
(首图来源:Flickr/Robert Douglass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