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年前的澳洲,森林里曾栖息着咬合力强大的顶级掠食者袋狮(Thylacoleo)。有人怀疑袋狮的灭绝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但研究显示是因为气候变化所造成。
袋狮是澳洲森林中的顶级掠食者,但在3.5万到4.5万年前却消失了。人类大约在6万年前登陆澳洲,因此科学家们怀疑人类是不是导致袋狮灭绝的罪魁祸首。这种猜测并不能说是纯粹瞎掰,毕竟老祖宗和如今的我们一样前科累累。
袋狮是目前已知澳洲最大的肉食性哺乳动物,在近200万年的岁月里堪称澳洲最可怕的掠食者。袋狮体型略大于现代的豹,不过小于如今的非洲狮。袋狮的下颚十分强大,是有史以来咬合力最强的哺乳动物之一。
范德比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的古生物学家Larisa DeSantis领导的研究显示,袋狮是由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而丧失栖息地,最终走向灭绝,与人类并无关联。DeSantis和研究人员们通过两个方面确认,袋狮只栖息于森林其中,而且相当不习惯开阔的草原。
研究人员利用磨损的牙齿和同位素分析,发现袋狮猎捕森林中的动物为食。DeSantis表示,袋狮高度特化在森林里的狩猎能力,但这也让袋狮在面对35万年前气候干旱的时候更容易灭绝。此外,袋狮的身体构造显示它们属于伏击式的猎人,能够在近距离攻击毫无防备的动物,而非开阔的地形追赶快速奔跑的猎物。
由于35万年前澳洲的气候开始变得更干旱,使得茂密的森林逐渐成为草原。栖息地日渐缩减让高度适应森林的袋狮难以招架,狩猎的效率也越来越低落。DeSantis表示,这项研究代表即使是最勇猛的掠食者,也要屈服于气候变化。
取代袋狮的掠食者比袋狮更加著名,也就是拥有塔斯马尼亚虎之称的袋狼(Thylacine)。1936年才灭绝的袋狼比袋狮更适应澳洲干旱气候下的开阔栖息地,很可能就是袋狼能够生存但袋狮却无法的原因。虽然袋狮相当强大,但构造的高度特化降低了它们的适应能力,最终走向灭亡的结局。然而,袋狼即便撑过了气候的改变,却最终被人类的滥杀逼上绝路。
(首图来源:Flickr/Alpha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