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蜜蜂大脑,次世代无人机与自动驾驶汽车算法就靠嗡嗡嗡了

蜜蜂的大脑可能只有针头大小,但旅行5英里后仍能找到回家的路。现在,科学家试图模拟这种非凡大脑的导航运行模式,目的是创造可放在芯片上的算法,通过提供次世代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甚至人形机器人类似蜜蜂的大脑,引导它们完美移动。

研究人员正使用最新AI人工智能技术搭建蜜蜂和大黄蜂大脑神经元活动,方法是帮它们戴“雷达面具”,并将这些面具与VR虚拟现实机器连接,以监控昆虫的行为,并找出大脑如何运行的机制。

下一阶段里,计划将电极插入蜜蜂大脑。通过监测蜜蜂虚拟旅程中的大脑活动,研究人员旨在将相应的神经元活动“逆向工程”到算法,这样当无人机或自动驾驶汽车面对相同操作需求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模拟蜜蜂大脑比模拟人脑更实际可行

雪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教授James Marshall是项目负责人,从大学分拆创立名为Opteran Technologies的蜜蜂科技公司,专门开发这种算法。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只蜜蜂能飞5英里多,然后通过针头般大小的大脑记住回家的路。它们仅用100万个脑细胞就做到这点,而人类有约有1千亿个脑细胞,”他表示:“因此,我认为应该尝试在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模拟蜜蜂大脑有道理,比试图让这些机器像人脑工作更确实可行。”

为了找出蜜蜂大脑如何运行的秘密,研究人员设计出两种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在翅膀中间的胸腔部位安装应答器(Transponder)关注的活动。第二个实验是把蜜蜂拴在一起,让它们悬飞在全景屏幕前不动,以展开一趟虚拟蜜蜂之旅,并在蜜蜂遇到不同景物时,以及快速躲过这些物体时,监测它们大脑的活动。到目前为止,研究小组已模拟了蜜蜂大脑的四分之一,其中大部分用于视觉处理。

蜜蜂大脑式运算无人机有可能先上市

参与项目的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博士Joe Woodgate指出:“我们用雷达关注蜜蜂之前,需要在它背上安装一个小型电子标签,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蜜蜂很擅长逃脱,当我们成功安装后,接着只会看到一只愤怒的蜜蜂绕着我们飞,这样的环境不见得总是安全。”

开发人员坦承,由于搭建大脑神经元活动及克服各种监管障碍,仍有大量工作要做,所以未来几年不太可能量产内置蜜蜂大脑算法的自动驾驶汽车。然而,如果一切顺利,他们认为采用此技术的无人机很有可能率先推出。

此团队已在“种子轮”募集资金获得投资人注资150万英镑赞助开发这项技术,更之前也从英国研究委员会(UK Research Council)获得480万英镑补助。同时团队表示,已掌握一家来自航空物流业的“早期潜在”客户。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