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降低对亚洲电池的依赖,欧洲首先得加强碳材产业

近年来电池储能技术、电动汽车崛起,其供电核心锂离子电池需求量越来越高,而为了不让亚洲专美于前,最近欧洲也大力研发电池技术,希望能掌握趋势,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过对于原材料多依赖进口的欧洲来说,首先得加强自制石墨材料。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两个电极,电极之间的电解质与隔离膜组成,离子首先会从锂阴极(正极)出发,经过电解质与隔离膜最后抵达石墨阳极(负极),而锂电池应用广泛,小至手机、笔记本,大至电动汽车、储能系统都用的到,其中电池更是电动汽车的关键之一,成本占电动汽车的40%,目前多由韩国、中国与日本制造,而石墨也都来自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地区。

为了掌握关键技术,欧洲斥资研发电池技术,同时也瞄准阳极石墨技术,像是法国碳、石墨制造商Carbone Savoie和德国碳纤维制造商SGL Carbon都已加入欧盟先前成立的电池联盟(European Battery Alliance,EBA)。

要抢进电池市场,从制造石墨切入或许是个不错的道路,目前锂电池原材料镍、锂、锰和钴,都是需要经过开采才能制造,目前工业生产主要依靠进口澳洲和智利锂矿、钴则是来自刚果,而人们固然可以开采获得阳极中的石墨,但通常厂商会更喜欢更贵、但性能更好的合成材料,因此能在工厂制造的石墨碳材就可好好把握。

Carbone Savoie首席执行官Sebastian Gauthier表示,光是特斯拉单个模块就需要大概70公斤(约150磅)的石墨。Carbone Savoie则声称,已开发出全新制造技术,能耗与产生废弃物都是过去的一半,研发部负责人Regis Paulus表示,与中国制造的石墨相比,自家的石墨更便宜、高效,能耗也更少,但目前的最大的挑战在于,得加快脚步研发,迎头赶上他人前,还需要扩大投资。

目前欧盟也斥重金推动研发电池,2019年11月欧盟委员会正式批准32亿欧元的资金,德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比利时、瑞典与芬兰等欧盟成员国也会提供EBA资金,希望借此吸引50亿欧元私人投资。

其中德国包括BASF、BMW、Opel和Varta等德企也都参加欧盟委员会的发展计划,未来电池模块不仅可用在电动汽车,还可用于电动工具。

不少研调机构也看好欧洲电池发展,Wood Mackenzie报告便指出,到了2025年,欧洲电池制造业预估将增长20倍,电池制造量有望年增90GWh。EIT InnoEnergy则估计,欧洲电池产值在2025年前可达2,500亿欧元,要10-20个超级电池工厂才能满足欧洲的需求。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