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水,一颗星球的温度就有机会调节至适合生物存活。最近一篇新研究便指出,就连太阳系内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都可能曾拥有孕育生命先决条件的挥发物。
水星几乎没有大气层,因此表面昼夜温差之大为太阳系之最,白天时赤地道区温度可达432℃,夜间又降至零下172℃。1974年,NASA水手10号探测器首次观测到水星表面的“混沌地形”(Chaotic Terrain),有深谷、凹槽和陡峭山脉等特征,科学家过去认为,可能是巨大天体撞击到水星一侧形成卡洛里盆地,随后冲击波引发盆地对跖点区域的一系列地震,而造就出这些混沌地形。
但行星科学研究所科学家Alexis Rodriguez认为这个主流理论存在诸多缺陷,因为团队分析NASA信使号(MESSENGER)于2011~2015年间收集的水星表面数据,发现水星的混沌地形约形成于18亿年前(卡洛里盆地形成后20亿年),假如真的是地震造成混沌地形,那你得想象应该是整座山脉都倒塌,几乎无法保留较小的地形面貌。
因此该团队同时提出一个新假设,认为水星表面奇怪的地质特征是由大量逃离水星地底深处的挥发物质所形成。
挥发物如水、氮气、甲烷等,很容易在物质状态之间切换,比如液体蒸发成气体,或固体直接升华为气体,当这些化合物被突然加热而自地表大量挥发,就可能导致水星表面破裂、形成如今观察到的混沌地形。
虽然研究团队尚无法确认挥发物的化学性质,但确实有可能是地壳一部分的水。科学家未来也许会尝试选择一个适合登陆水星的地点,开发不同类型的着陆器来对水星地表进行采样。新论文发布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
(首图来源: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