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奇怪的天体,是名为WD 1145+017的白矮星,位于室女座离地球约570光年。这颗星有特殊的光变模式,会多次变暗且光变深度不同,周期都在4.5~5小时,以光谱分析大气也看到岩石行星的元素污染现象。因此天文学家认为是白矮星的重力正在粉碎和吞噬周围物体。尽管白矮星剧烈诞生过程会弹出很多物质,但行星还是有机会幸存。为了解WD 1145 + 017,天文学家进行一系列模拟,以研究潮汐力扰动对行星的影响,论文发布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期刊。
WD 1145+017质量估计为太阳60%,直径仅太阳2%,天文学家模拟出36个不同大小核心和地函、组成物质(岩石或冰)都不相同的行星,再设置100个周期为4.5小时的不同轨道,最后将每个天体与轨道被潮汐力破坏后产生的遮光现象与WD 1145+017的真实光度比较。
模拟结果表明,最有可能的天体核心较小且地函密度低,类似小行星如灶神星。研究人员认为这颗天体质量相对较低但密度够高,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结构,但密度也够低,甚至于地函破坏殆尽,与其他观测缺乏小颗粒的现象一致,因会迅速被升华。
其实,这次模拟还可能提供其他特殊天体一些线索,如著名的KIC 8462852,不一致的变光现象困惑天文学家许久,另外还有21颗奇怪的暗淡恒星也可能是相同因素。天文学家表示利用光谱、光度观测及潮汐力破坏模拟,或许可以解决这些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