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之战,新研究:银河系内找不到惰性微中子衰变产生的X射线

过去,我们曾在其他星系中观测到不明X射线,科学家将目标锁定在通过重力相互作用的“惰性微中子”这种暗物质,并且按照道理,银河系应该也要能侦测到这种不明X射线。然而一篇新研究很遗憾地指出:完全找不到。

尽管科学界共识已认定宇宙中存在暗物质,但依然缺少最关键环节,我们知道暗物质在哪里、量有多少,却不知道它的本质,其中一种猜想认为暗物质是由惰性微中子(sterile neutrino)构成,这种粒子不会参与除了重力以外的任何作用。

当惰性微中子衰变成其他物质时会产生特殊X射线信号,只要找到,就更可以证明惰性微中子是难以捉摸的暗物质,而2014年时,科学家们利用XMM -牛顿卫星在附近73个星系与星系团中发现了未知X射线,由于能量都落在约3.5keV,且质量为7keV的惰性微中子若弥漫在星系中,衰变后就会发出这种光(跟普通微中子),因此科学家将之称为3.5keV线,并期待是否又离发现暗物质的愿景更进一步。

假如特殊X射线真的是由暗物质产生,那么银河系外围充满了暗物质,我们应该能在自己的星系发现该信号,然而现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团队筛选XMM-牛顿卫星20年来观测银河系最暗区域的数据,希望找到特殊3.5keV发射线,研究结果却是遗憾的“未找到”──没有实验证据表明暗物质的存在。

现在,科学家对于产生3.5 keV信号的对象又没有定论了,且基本上排除由暗物质惰性微中子引起,鉴于这次研究包含大量数据,一些未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表示同意这项结果。

当然也有科学家不认同这次的研究结果,他们认为对XMM-牛顿卫星的观测背景进行建模有难度,如果连eROSITA望远镜或计划在2022年发射的XRISM望远镜,观测结果也都找不到这条特殊3.5keV发射线,他们才能说服自己真的不是暗物质作祟。

新论文发布在《科学》(Science)期刊。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