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造成的世纪危机,各国皆卯足心力,希望尽快研发出快筛试剂、抗病药物及疫苗。学研界于今年2月中,由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长召集学研单位参与COVID-19合作平台,也陆续发布如合成瑞德西韦、研发快筛抗体等振奋人心的消息。
任职中研院生化所的梁博煌研究员在研发抗病毒新药的任务再上层楼,在科技部与中研院长期经费支持下,从上百种化合物筛选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main protease,又称3C-like protease)抑制剂,并由中研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林宜玲研究员、基因体研究中心詹家琮研究技师及台湾大学医学检验暨生物技术学系张淑媛教授(台湾第一位把新冠病毒分离出来的团队)等团队证实,此强效的蛋白酶抑制剂,可在体外抑制新冠病毒复制,其中最好的抑制剂对比已知的抑制剂强10倍。在成为真正抗COVID-19新药前,虽然尚需经过动物及人体实验,但可在短时间内找到候选药物,已经显示,台湾在面对病毒短期紧急应变能力的量能。
梁博煌研究员。
有关新冠肺炎新药的研发,奠基于17年前SARS项目的研究,集合了中研院翁启惠前院长、台大化学系方俊民教授团队的药物合成、梁博煌研究员团队创建的表现纯化与快速筛选抑制剂方法、及王惠钧前副院长解析SARS蛋白酶与抑制剂的共结晶结构,经过多年持续的努力。当年培育的博士生也投入抗COVID-19的研发团队:如中兴大学兽医系郭致荣副教授(梁研究员的博士生)、中研院生化所任资深科学家李政忠博士(王惠钧院士的博士生)及中研院化学所谢俊结助研究员(方俊民教授的博士生),皆快速投入表现纯化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12个氨基酸异于SARS主要蛋白酶),并筛选出具强效的蛋白酶抑制剂,取得共结晶结构。
在全世界对抗COVID-19新药开发竞争激烈,此项结果后续开发的药物,将发展成抗新冠肺炎新药。台湾抗SARS时投入的研发,国际竞争力很强,更证明科技研究短期紧急应变,长期超前部署的潜质。全世界目前治疗都依拉里德西韦、奎宁等非针对性药物,更期待近期成为针对性新药的选项之一。
(首图来源:Flickr/NIAID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