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渔塭变种电!大亚攻76MW地面型太阳能,20年发电收益达24亿元

不畏疫情,绿色能源减碳投资仍不缩手。电线电缆大厂大亚集团22日子公司心忠电业完成32亿元联贷案,将投入台南学甲76MW地面型太阳能电厂;另一家辰亚能源也在同日宣布位于彰滨仑尾东181MW水面型太阳能电厂完成72亿元项目融资,完工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面型电站。

大亚这座案场,是第一个经政府核准的“土地变更”地面型太阳能电厂,从原本养殖鱼塭变成太阳能电厂,吸引永丰银行等5家银行联贷32亿元,主办方永丰银行总经理庄铭福表示,在短时间银行就超额认购1.53倍,看好再生能源是长期而稳定的投资。

养殖渔业变太阳能电厂,20年发电收益达24亿元

本业做电力电缆的大亚,早年就涉足能源领域,陆续投资汽电共生、民营电厂森霸电力,还曾参与离岸风电早期示范机组投标、备取第一,但因离岸风电技术门槛高且成本重,最终铩羽而归。

后来大亚转攻太阳能领域,大亚集团董事长沉尙弘因缘际会认识做太阳能EPC厂聚恒科技,2014年合资成立“大亚绿色能源”,从屋顶型太阳能朝向大型太阳能,目前旗下共有29座太阳能电厂,总设备容量达31MW,截至2月底,总发电量累计9,000万度。

由于屋顶型太阳能开发趋近饱和,后来大亚朝向地面型发展,并在台南学甲找到一处私人养殖鱼塭,通过政府审核实准,地目变更为“特定发电”使用,也是台湾首例私人土地集成的案子,除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外,也让原本地主的收入增加4至5倍之多。

沉尙弘坦言过程不容易,历经2年半的环境评估、与地主沟通、地史文物审查等流程,在今年拿到开发许可,即将进入建设阶段,并与台电签署FIT批量购买合约,预计在12月完成挂表,预估20年的发电营收达90亿元,获利增至24亿元。

面对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冲击,沉尙弘说:“虽然疫情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只要有太阳就会继续发电,”未来仍会持续开发案场,看好苗栗、台南等日照条件佳的区域。

瞄准储能,将参与台电电力辅助服务招标

至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是否会减缓绿色能源投资?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A)指出,投资再生能源与绿色经济将创造全球数千万的工作机会,提供300%~800%投资报酬率。疫情后,加快再生能源投资不仅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减缓气候变迁。

对此沉尙弘也乐观看待,石油价格重挫是短期现象,会随着疫情过去而解决,这与太阳能发展并无太大的冲突,“不影响大亚投入绿色能源的决心。”

沉尙弘表示,石油价格重挫是短期现象,会随着疫情过去而解决,也不影响大亚投资绿色能源的决心。

不只投资太阳能,沉尙弘透露也有在看储能,现在厂内自建一座600度的储能设备,做厂内自用电力削峰填谷,未来也计划参与台电的电力辅助服务AFC标案,相关招标规则预计5月公布。

沉尙弘说,再生能源与储能议题息息相关,尤其再生能源具不稳定性,大量的离岸风电并网后,会对电网造成影响,加上风比光更难预测,特别是晚上产风,却不见得需要用电,产出的电力就有储能需求,未来大亚不只产能、储能也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