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新危机:30年来,昆虫数量骤降24%

对害怕昆虫的人来说,未来可能会活得更轻松;但对地球来说,危机正在悄然成形。

老结论,新规模

最近,科学家完成一项规模庞大的研究,首度从全球视角,查看过去30年间昆虫数量的变化。以往就有类似研究,但这些研究的规模大多仅止小范围,鲜少从全球视角查看昆虫数量的变化。

因此,这份研究可说是突破地域限制的研究,综合166项不同的长期研究、近1,700个不同地点的研究成果,要从全球规模重新审视昆虫的数量变化。

结果让科学家们非常吃惊:过去30年,昆虫数量下降了24%。

小麦田。博士后研究员柯林克提醒人们必须注意昆虫数量大减的问题,因为在人类生产食物的过程,昆虫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Source:Unsplash)

欧洲最惨,其他地方更该小心

这份研究中,美国和德国是昆虫数量下降最明显的地方。光是美国中西部,昆虫面临食物短缺、栖息地迅速缩水等问题,总数正以每年4%速度下降。

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German Centre for Integrative Biodiversity Research)的博士后研究员柯林克(Roel van Klink)是这项研究的主持者,他表示:“我们很惊讶地发现,欧洲是目前情况最糟糕的地区,而我们并不清楚背后的详细原因。”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区诸如南美、南亚或是非洲的昆虫数量不需人类担心。事实上,这才是人类最该担心的地方,因为这几个地区的昆虫研究并不兴盛、数据相较之下不足,才没有在这份研究表现出特别的问题。

碗里的饭,得靠昆虫帮忙

柯林克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提醒人们这个数字的重要性,说道:“24%这个数字绝对值得人们注意。这意味着比起我小时候,昆虫数量少了四分之一。人们得记住一件事:人类是靠着昆虫,才能生产粮食。”

其实不需要是科学家,一般驾驶人从死在挡风玻璃的昆虫数量变少,就能隐约感觉出昆虫数量与以往相比少了不少。(Source:Flickr/HowdyCC BY 2.0)

昆虫数量大减,连汽车驾驶都有感

不只科学家从研究看到昆虫数量大减的问题,连在路上开车的驾驶也会隐约感觉到。

过去,驾驶在开车时,很容易就遇到“路杀”,开车一阵子后,挡风玻璃常常黏了不少昆虫尸体。随着昆虫数量减少,类似情形出现的次数也变少了。

同属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雀斯教授(Prof Jonathan Chase)指出:“许多昆虫都会飞,因此常常死在汽车挡风玻璃上。我们的研究显示,总体而言,飞行昆虫的数量确实减少了。”

过去30年快速的城市化让昆虫自然栖息地迅速缩减,随之减少昆虫的总数。(Source:Unsplash)

城市更大,昆虫更少

过去30年以来,农业及城市发展飞速,大大减少昆虫的自然栖息地,是科学家眼中昆虫数量大减的主要原因。此外,《卫报》还提及杀虫剂使用及光害也是原因。

至于气候变迁影响,这份研究并未特别指明,主要是各因素的关系非常复杂。博士后研究员柯林克举了一个例子,即便是在同一地区,温度和雨量的变化可让某些物种减少,却增加另一个物种的数量。

水生昆虫逆势增长

有趣的是,虽然昆虫的数量锐减,如果只单看生活在淡水的水生昆虫,数量非但没有减少,甚至还逆势增长,增加超过38%。

地域来说,北欧、美国西部、俄国是增幅最明显的地方,科学家将这项成果归功给各国积极改善污染的湖泊及河流。

想让地球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少不了昆虫

昆虫数量大大减少,但它们对生态的重要性并未下降,部分动物以昆虫为主食,许多植物依赖昆虫协助授粉,昆虫一直是生态系统的关键角色。

密西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蝴蝶专家哈达德(Nick Haddad)指出:“昆虫是授粉过程重要的一环,是害虫的自然天敌,也是大自然的清道夫。想让地球生态系统正常运行,昆虫是不可或缺的一员。”

人和昆虫数量的关系,就好比人的手将一块木头压入水中,木头不断想浮上来,却不断被人类的手重新压回水下。(Source:Flickr/runarut CC BY 2.0)

人和昆虫的关系,就像将一截木头压入水中

虽然研究结果很难让人展露笑容,但主导研究的博士后研究员柯林克仍然认为,现在采取行动并不迟,只要人们制定合适的法律,就能逆转趋势。

他将人类和昆虫的关系,比喻为一截被压入水中的木头,昆虫的总数就像那截木头,很想浮上水面,但人类却不断将之压入水中。

他说:“我们可以减少压力,让昆虫的数量再次增加。生活在淡水的水生昆虫数量增加,告诉我们这件事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