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发展离岸风电,但以往缺乏全面的鸟类监测调查资料,引发环团的担忧,风机会影响鸟类迁徙,德商达德能源宣布斥资7千万元携手天气风险公司与日本气象协会展开为期3年的离岸风场鸟类调查合作,这是台湾、德国、日本首次共同在鸟类的调查合作,通过正在云林开发的允能风场,未来将在风机上安装雷达,全天候监测并累计资料,取代以往人工调查的方式。
天气风险公司总经理彭启明,是赫赫有名的气象专家,为何会与离岸风电搭上边?由于海外开发商不了解台湾气象,彭启明在去(2019)年与防灾专家合作出版台湾第一本离岸风电风险实务专书“台湾离岸风电工程与风险”供业界参考,这回牵起日本气象协会的合作项目,该协会具有环境评估实战经验,并在日本风电环评上获得高市场占有率,其开发的AI技术,能提升鸟类的监测精准度,未来彭启明也希望把台湾这套模式输出海外。
气象专家彭启明,去年与防灾专家合作出版台湾第一本离岸风电风险实务专书“台湾离岸风电工程与风险”供业界参考,今年则与日本合作,展开离岸风电鸟类监测。
监测的案场为位于云林的允能离岸风场,设备容量高达640MW,为目前亚太单一最大的离岸风场,预计在2021年并网发电,通过导入鸟类监测技术,在生态上具有指标意义。
风机大型化趋势,监测:鸟类会不会撞上风机?
相较其他来自欧洲的开发商,达德能源被称作是“最台”开发商,达德能源的前身是英华威公司,自2001年进驻台湾,一路从陆域风机盖到海上风电,达德能源董事长王云怡投身再生能源产业长达19年,是少数投身再生能源的女将。
德商达德能源宣布斥资7千万元携手天气风险公司与日本气象协会展开为期3年的离岸风场鸟类调查合作。
她透露,早年要在彰化开发陆域风机,最先到彰化拜访鸟类协会,当时就在思考该如何运用技术监测鸟类迁徙,由于当时的科技还不发达,直到现在才把这个愿望真正落实。王云怡认为,台湾中小企业具有坚强的专业实力,能协助推动台湾离岸风电发展。
海上监测鸟类实际运行如何?天气风险公司项目经理蔡宗翰表示,相关监测设备会在陆上进行预组装,把雷达安装在风机的转阶段上,可以进行水平、垂直的监测,而海上监测搜集的信息,会回传到陆上进行分析。
相关监测设备会在陆上进行预组装,把雷达安装在风机的转阶段(黄色处)上,可以进行水平、垂直的监测。
雷达可以辨别是什么鸟、鸟有没有碰到风机,鸟遇到风机的反应是什么,以及面对风机大型化趋势,鸟类会不会撞上风机等,都能通过监测取得最新的资料。
取代人工目击调查,风机加装监测设备全天候记录
这起合作项目也少不了鸟类专家参与,台湾大学森林环资系丁宗苏教授观察鸟类长达30多年,过去在2016年至2018年参与科技部的海上鸟类监测调查,他坦言,过去十年间,台湾对海上的鸟类了解甚少。
加上过去环评,都是在船上安装海事雷达,人员清晨就跟随出海到傍晚返回,但坐船费用支出都是好几万起,回来后还要人工判别资料,“目击调查完全就是苦工,调查范围相当片面,”未来直接在风场装设固定雷达,就能达到全天候监测,能补足在夜间、恶劣气候的监测资料。
丁宗苏解释,这次观察重点在于过境候鸟,台湾海峡是候鸟的换线站,估计每年至少有350种、数百万只鸟类利用台湾海峡迁徙,不过他认为离岸风机对于鸟类的冲击应低于陆域风机,会在风机扇叶范围内飞行的鸟模拟例不高,主要希望通过这次的合作项目,能补齐鸟类在夜间飞行的资料。
由于这是离岸风电企业自发性做鸟类监测,关心环境的立委洪申翰提醒,希望企业能够公开监测的信息,搭起与环团、社会的信任桥梁,做到长期的监测与负责任,企业也能通过信息的掌握与预测,做到更好的风险管控,有助于长期的再生能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