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两起影响最大的灾难,除了新型冠状病毒,另一个就是蝗灾。去年底联合国就已发出蝗灾警报,当时印度衔接巴基斯坦的地区就出现首批异常蝗虫群,今年随着气候持续异常及印度正在对抗新冠疫情分身乏术,专家预计今年印度将面临1993年以来最严重的蝗虫侵袭。
蝗虫对印度来说并不陌生,通常在7~10月间从巴基斯坦抵达,并集中在印度与巴基斯坦接壤的拉贾斯坦邦。然而,这次天气条件帮助大批蝗虫扩散到邻近地区,整个印度中西部邦都爆发蝗虫袭击,在预测风向的情况下,5月底印度中部地区的德里也发出警报。现在印度只能使用无人机与喷洒杀虫剂,以及敲锣打鼓等土法炼钢方式驱赶蝗虫。
蝗虫到底有多可怕?它们不会攻击人或动物,但认为是世界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约4千万只蝗虫的小群,就能吞噬3.5万人的粮食,而一群覆盖1公里的蝗虫可能多达8千万只。截至5月初,至少有10群蝗虫正在侵蚀印度的农田,现在还在巴基斯坦和索马里半岛的蝗虫更多,可能6月就到达印度。
专家认为,这次规模更大、迁徙范围更远的蝗虫灾害,是自2019年底印度洋西部的温暖海水,带动东非和阿拉伯半岛的大量降雨之后开始的。因此推测印度洋的变暖模式可能是触发因素。
这种现象称为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正偶极子是指印度洋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高摄氏1度以上。去年,印度洋出现最强的正偶极子,相差超过摄氏2度,为印度带来几十年来最大雨量。西亚阿曼、也门和索马里半岛的部分地区也持续降雨,大雨促使干旱地区植物生长,让沙漠蝗虫生长繁殖,加上风向帮助大群蝗虫在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土地飞行和繁殖。
联合国专门机构粮食及农业组织一直发出关于种群发展的警报。2020年2月蝗虫爆发,索马里随即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而巴基斯坦于今年4月第二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些蝗虫约在4月抵达印度西部,比正常的7~10月要早得多。专家警告,如果到6月季风季节正值水稻、甘蔗、棉花和其他农作物的新播种季节到来之前不停歇,作物将造成巨大损失。
为了这次蝗灾,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没有尽早抑制蝗虫繁殖,但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尽管多年来缺乏资金和监测不足是问题,但今年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让政府忽略了蝗虫也是很大因素。全国封锁让农药供应及运输变困难,劳动力也出现短缺,可能会影响农药喷洒操作,结果使蝗虫有繁衍机会。
蝗灾通常遵循1~2年的周期,此后会有8~9年的平静期。但随着海洋变暖的总体趋势,强烈的印度洋偶极子有望更频繁,未来蝗虫大军恐怕不会几年才来一次。
(首图来源:Flickr/Angie Saint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