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影音隐形冠军背后的忧愁

新冠状病毒(COVID-19,俗称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在全球各地肆虐,越来越少的户外活动,消费与娱乐场景的花费会更集中在家庭娱乐。而亚洲比较少为人知的Roku,可能是宅经济下的隐形冠军。

Roku是美国市场市场占有率约4成、排名第一的OTT(over-the-top)机顶盒平台,截至2019年底有超过3,690万的用户,比前一年增长了36%;其2019年的年度营收达11.2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52%。

在影音流媒体订阅大混战、有线电视剪线潮的年代,Roku作为美国流媒体影音市场最主要的渠道,到底有什么神秘优势?

打出四成市场占有,他们如何在美国闷声发大财?

Roku的竞争优势之一为平台的中立性。海纳百川的Roku,将主要的内容提供者纳入自家服务,无论是Netflix、HBO、Disney+、Amazon Prime、Hulu等主流的内容订阅供应商,都能在Roku平台增至到。

Roku的硬件和内容合作伙伴都是行业巨头。

Roku同时解决了内容厂商的两个关键痛点──渠道的广泛性,和电视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的易用性,与之合作的内容伙伴,可以轻易地将内容上架到Roku,就可以触及到最广泛的观众。

该公司并推出Roku OS授权搭配的电视厂商,消费者可以直接在智能电视中使用Roku平台。2019年美国销售的智慧电视近1/3都是Roku TV。

而谈到主要商业策略,Roku是用低价的硬件来攻占市场,主要获利来源则是靠平台服务。Roku自产销售的机顶盒(电视棒)价格最低可到29.99美元,比市场上的竞品都来得便宜。

也因为价格优势吸引了大量用户,让内容提供者能够接触到大量用户,并且使用Roku作为他们推广内容与服务用户的平台,甚至允许在上面打广告,直接吸引用户购买或订阅。

可以这么说,Roku的核心商业模式,围绕在:让更多的用户花更多时间,观看其平台上供应的授权内容。2019年一整年,Roku流媒体影音的播放时间,从240亿小时增长了68%,来到403亿小时。

带有付费广告的“广告随选影音”(AVOD, Advertising Video on Demand)是Roku增长速度最快的营收来源,随着提高的用户观看时间,衍生更多机会和版位可以投放广告。

回到品牌扩展策略,硬件是用来低价推广其平台服务,Roku在2019年的硬件毛利率只有1%;而平台服务的毛利率则高达43%,整体营收的占比则从2017年的44%,提升到2019年的66%(平台盈利除了用户订阅费用,还包括广告收益)。

或许是策略凑效,Roku的每月活跃用户稳定增长,自2018年末约2,710万来到2019年末的3,690万,此外,该公司的关键指标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户平均产生的营收),从2018第四季的17.95美元,来到2019第四季约23.14美元,同期增长29%。

全年毛利则从2018年3.32亿到2019年的4.95亿美元,增长幅度近五成。目前都走在十分正向的发展道路上。

广告获利黯淡成亏损加剧隐忧

流媒体影音是个巨头云集、竞争激烈的行业,苹果、亚马逊、Google都是Roku不容小觑的对手。看似前景一片光明,但无可避免,且最直接、显而易见的风险就是,Roku是一家仍在亏钱的公司,自上市以来的净利都没有转正过,运营成本的增速,依旧高过营收增速。

且Roku虽然市场占有高,但收入集中在广告。随着疫情蔓延、经济放缓,各企业节省开支、纷纷从广告缩手的情形下,他们极有可能会陷入观看时间加大,但广告收入却增速不及的窘境。

这个全美最多人使用的流媒体影音服务品牌,营收九成理当集中在美国市场,在全球化的经济趋势中,是多数投资人不看好的。

OTT市场相当本土化,各大地区都有自己的主流机顶盒平台,以及内容供销体系,要打进去绝非易事。也因此,Roku的国际增长轨迹,可能不见得与Netflix在海外的脚步相似。

说到底,Roku的核心商业模式是在流媒体影音订阅掏金潮中卖铲子,中立的平台可能是该公司最大的优势,加上有线电视剪线潮持续强劲的大势之下,OTT需求增长的态势不易改变。关键就在,Roku能否展现出符合自己身价的变现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