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盯特定波长深红色光3分钟,新试验研究:明显改善衰退视力

随着年龄增长,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件事就是视力退化,无力避免。不过一篇新试验研究似乎带来令人开心的消息:只要每天观察特定的深红光几分钟,就能达到改善视力退化目的。

一般来说40岁后,视力退化症状就会开始出现,老化原因主要在于视网膜内感光细胞衰老。由于细胞中产生能量(ATP)并增强细胞功能的线粒体先衰退,进而导致视杆细胞(rod cell)与视锥细胞(cone cell)也无法执行正常功能,于是人眼对光的敏感性与区分颜色的能力逐渐下降。

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心周围,较视锥细胞对光更敏感,主要用于夜视力适应弱光;视锥细胞大多分布在视网膜黄斑处,主要负责颜色识别,在相对较亮光照下更能发挥作用。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团队先前研究已在小鼠、大黄蜂和果蝇中发现:当眼睛暴露于670纳米(长波长)深红光下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皆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团队的最新研究招募了24名年龄介于28~72岁之间、没有任何眼疾的受试者(男、女各12位)参与实验。

研究刚开始,所有参与者都先进行1次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的敏感性测试,接着领回一个LED灯,回家每天盯着深红色光束(670nm)3分钟,持续2星期;测试结束后再进行1次感光细胞敏感性测试,发现670nm的深红光对年轻人没有影响,但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中获得明显改善,包括视锥细胞对比敏感度(检测颜色的能力)提高了20%。

研究人员表指出改善原因在于这道特定波长的深红色光,可以被视网膜感光细胞中的线粒体吸收、为细胞提供能量,就像替电池充电一样,能大大改善老年人衰退的视力。

团队表示,原始设备制造成本仅约12英镑,如果未来能通过安全认证,就能多一个帮助控制视力的工具。

绝对、必须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自行去买个能发出红光的灯就回家照眼睛,因为该设备发出的光有特定波长,不清楚其他波长的红光是否也有同样效果。最简单的方式还是平常就从小细节保养眼睛,比如保持适当阅读距离、望远凝视、或有些人会补充叶黄素保健食品等。

新论文发布在《Journal of Gerontology:Biological Sciences》期刊。

(首图来源:伦敦大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