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上周(7/31)公布多项和广告及网站有关的用户隐私工具,包括显示网站广告是谁下的、显示广告信息的Chrome扩展工具,以及取代cookies的网站信任令符API(Trust Token API)测试版上线。
消费者对于哪些厂商通过广告在关注他们往往一无所知。过去Google为每则广告加入名为“Why this ad”(为什么你会看到这则广告?)的选项,方便用户得知Google依据何种因素显示广告,并供用户选择停止这则广告。Google广告隐私长Mike Schulman指出,每天全球用户使用这项功能次数超过1500万次,Google近日也将Why this ad扩大用于联网电视广告。
未来几个月内,Google将在Why this ad加入新功能“关于这则广告”(About this ad),显示每则广告是由谁下单的。这项新功能一开始会先加入经由Google Ads和Display & Video 360下单的广告,明年将会引进所有渠道卖出的广告。
此外,不仅Google自己显示的广告,Google Chrome也计划把广告透明度推到网站广告。Google发布一个名为广告透明度焦点(Ads Transparency Spotlight)的alpha版新扩展工具,可提供所有网页广告的详细信息。目前这项工具已在Chrome Web Store上架,Google表示会持续根据用户意见改进这项工具,未来也会披露更多广告信息,并加入用户控制功能,也希望带动其他科技企业提供类似的透明度和用户控制功能。
Schulman重申Google今年初的宣布,两年内Chrome将终止支持第三方cookies,取而代之的是隐私沙箱(Privacy Sandbox)计划,宗旨是利用一组API提供网站及营销人员必要的信息,目前也送到W3C讨论。例如取代CAPTHCA的信任令符(Trust Token)API,是协助网站识别所谓的用户是真人还是机器人,以避免点击诈骗。隐私限额API则是限制网站经Google API搜集到的用户信息量。转换测量API显示用户从看到广告到出现购买行为的过程。而PIGIN(private interest group including noise)则是让Chrome关注用户所属的兴趣类别(如3C产品、动漫、科幻电影等)。隐私沙箱计划最终是不让网站及广告营销人员再利用cookies关注用户。
其中信任令符API已经在上周提供测试版,Google表示未来还会再公布其他API供测试。
此外,Google也宣布分别针对网站开发商及营销人员提供的用户隐私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