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初期的MAYO,这样吸引有“增长思维”的顶尖人才

因为从事的是人资产业,MAYO(鼎恒数字科技)首席执行官简士评常常被朋友找去帮忙设计组织架构,他大量阅览创业公司组织架构后发现,“创业家们从0到1很厉害,但是从1到N的扩展期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点在于:创业公司们习惯“因人设事”,因为某个人会做某件事,而围绕着他打造团队,缺乏了更长远的规划,成为增长时的瓶颈。

核心价值明确,才能逐步实现愿景

创业公司在规划组织架构时,最大的重点在于未来的目标是否明确。“要设计一个好的组织发展、规划出好的组织架构,就要去想未来3年公司的目标是什么、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再盘点手上的人才,”简士评说,“这样你就会很清楚地知道要找什么样的人。”

而明确的未来目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确保组织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让科技结合人文管理协助企业迎向未来”,MAYO从自身开始实践,创立之初就确立团队目标与中心思想,因此延揽人才的轮廓相当清晰。

“坦白说,如果缺乏目标,又何必创业?”简士评说,“过去创业公司圈很流行“pivot(转型)”。创业公司一直转换目标,找寻新的机会点与商业模式,但这样容易落入“为了创业而创业”的循环中。创业应该要有中心思想: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当然可以为了生存暂时去接项目,但最终目标不该改变。”

以MAYO的发展为例,简士评的目标是:“普及人力资源管理,并导入信息科学。”

过去曾担任台积电、鸿海、群创等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简士评认为,台湾在人资方面还有很多数字化的空间,像是系统的云化,以及企业应该更认真看待人资的专业。“不是只发薪水、会贴104征才公告而已,人资真正的功用,是协助企业累计人力资本、累计竞争力,“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于是他在2013年成立MAYO,推出云计算人资系统,并于2019年8月登录兴柜。

人才会被两样东西吸引,一是前景,二是重金礼聘,“好好沟通,让人才知道MAYO的方向与未来,搭配股票邀请他们共创价值”,这正是简士评在创立MAYO之初,吸引高端人才的秘诀。

简士评回顾一年半前,MAYO员工人数约70人时,旗下产品云计算人资系统Apollo慢慢成熟,客户约100~200家,当时在组织规划上的方向相当明确:“产品成熟了,接下来就是要面对市场,我知道MAYO在组织增长后,需要一个好的业务主管,RD(研发)团队以及负责顾问的部门也都要有人带。”

正因为MAYO处于草创时期、员工数仅10多人的时候,简士评就不断思考组织未来3年的模样、还缺少什么样的人,才能逐步实践愿景。

订绩效并非逼死团队,KPI也可以“质化”

在而在找人才与绩效管理上,简士评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认为创业家的梦一定要够大、方向要够远,才能维持组织增长的动能,成为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

举例来说,MAYO在找寻业务主管时,因为产品是企业软件,在几场面试后,简士评认为还是外商的业务主管比较能稳稳地掌舵,开出了几家大型外商的目标名单给猎头公司。

“找了Oracle(甲骨文)、微软、SAP的主管来面试,这些人的年薪都是新台币300万元、400万元起,你一家小公司给得起吗?但如果你能够好好地沟通,让他们知道MAYO的方向与未来,搭配股票,让他们共同创造股票的价值,你才能吸引这个等级的人才。”简士评表示。

而在挑选人才方面,除了技能上的考量,简士评更在乎对方是否具有“增长思维”,“来面试的时候,他是一直跟你吹嘘他有多厉害,还是表现出想要学习更多的心态?推销自己是面试的必要,但是自负跟自信还是不一样。”不过,他也说这真的很难有衡量准则,只能靠多跟面试者沟通、聊天来得知。

除此之外,在创业公司的绩效管理上,简士评提到在创业公司的初期,不用急着追求量化的数字绩效,可以尝试先用质化、完成里程碑的方式当作目标。

简士评曾任职台积电、鸿海、群创等企业人资主管,抱着落实人资管理的目标,于2013年创立MAYO,推出云计算人资系统Apollo、福委平台STAYFUN。MAYO已于2019年8月登录兴柜。

同样以MAYO举例,旗下产品是企业软件,当初在设置目标时,简士评并没有一味追求客户数,而是以“服务好第一个客户”为目标,并不断根据客户的反馈修正产品。

后续在获得一家拥有50名员工的企业客户后,再设置“获得一家拥有300名员工的客户。”持续深耕到产品成熟、业务架构完整,比较能预测未来时,再设置量化、数字体的目标。

“一开始就说要做1,000万业绩、做50个客户,但连第一个客户都服务不好,把团队逼死都没用。”简士评说,“绩效订不好,就只是激怒员工而已。”

正如创业目标必须明确,管理者为员工设立的目标,也必须渐进式掌握质化精髓,才能引导顶尖团队一步一步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