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公司,成为他Prime会员的美国家庭,比上教堂的人还多。猜猜看是谁?你可能已经脱口而出,亚马逊(Amazon)。
根据2018年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统计,亚马逊不仅会员数众多,也是美国人最信任的前三名组织。
麦斯伯格思公关公司(Max Borges Agency)则针对千禧世代与Z时代消费者,发现高达77%的人宁愿一年都不喝酒,也要使用亚马逊,难怪它每年都能吸走美国家庭2.1%的家庭所得。
亚马逊能够如此深入每个家庭,《财富》(Fortune)杂志特约编辑布莱恩.杜曼(Brian Dumaine)认为,他们以客为尊的理念,还有优秀的线上购物体验,都是改写零售市场版图的关键。
从公司管理、工作方法到贝佐斯的个人魅力,众多商管书从各种角度拆解亚马逊为何成功,杜曼在《贝佐斯经济学》中指出的答案相对简单:AI飞轮。
飞轮是当代企管大师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的着作《A到A+》其中的观念,公司借由启动飞轮般的变革,加速发展,而亚马逊从会员身上搜集的数据,就是这个巨大轮子的材料。其中一个重要飞轮,是他们智能音箱Echo和语音助理Alexa,和用户“说话”的过程,语音助理的系统也会不断进步。
累计愈多资料,这台智能音箱回话起来会愈聪明,用户也就愈习惯对它下指令。
现在它最常做的事是播放音乐、打开家电,但随着用户依赖性提高,如果串联电商平台的购物记录,哪天它就会比用户更了解他们需要什么。而亚马逊还有更多类似机制的服务,目的同样是深入了解它的会员,让人更无痛消费。
然而,《贝佐斯经济学》真正要探究的问题是,其他零售企业有机会对抗甚至超越亚马逊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找出它不擅长的事情。
在什么都卖的电商平台上,杜曼指出了几个可能的进攻点:
一是消费者难以得到定制化的体验或服务;二是亚马逊极为强调“低价”,导致消费者要购买高价或奢侈品时,比较容易转往其他渠道。
一对一服务与专家建议,让消费者回流实体店
2018年底,Gap、Versace等品牌相继离开纽约第五大道之际,运动品牌Nike却开了旗舰店“创新之家000”(House of Innovation 000)。
这间分店设有“Nike专家营”(Nike Expert Studio),店员提供一对一服务,包含制定马拉松训练计划、打造个人运动造型。消费者也能设计定制化鞋款,颜色、材质,连Nike的品牌logo勾勾,都能改为特别造型。
Nike主打的定制化体验,成功刺激消费者回流到品牌自有的销售场景。结合线上、线下的体验策略,Nike这5年的营收持续增长,且每年增长率皆有5%以上,股价也反映了他们的成绩,从40~50美元的区间,翻了近一倍到90~100美元。
体验不只有形的试用、试穿,还有专家建议与服务。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Best Buy)在2000年初期,碰上计算机、小型家电等大量登上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因为考量价格、送货速度,顾客常常在实体渠道浏览,回到网络上购买,百思买营收和获利皆大幅衰退。
2012年休伯特.乔利(Hubert Joly)接手首席执行官后,除了自建电商,压低价格、免除运费,跟电商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更关键的策略是大幅改造店内陈列商品,转往安控、家庭剧院等,需依赖专业人员建议与安装的产品,并成立到户服务团队,凸显他们能提供更多附加知识与服务。财报数字是最好的证明,至2019年为止百思买同店销售已经连续增长超过8季。
别人便宜我偏贵,不打价格战更能差异化
此外,综合型电商平台给消费者的印象,通常就是价格比实体渠道便宜,因此不好找到高价或独家的商品,就是其他企业能切出削价竞争的途径。
美国高端家具商威廉思索诺玛(Williams-Sonoma)同样积极布局电商领域,也有超过700万名会员,目前营收超过50%来自线上,近10年来,年复合营收增长率都高于5%。
没有被亚马逊抢走生意的关键,就是锁定价格区间高,且独家销售的商品。像是在亚马逊搜索锅具(pots and pans),会出现51美元、共15件的自有品牌产品,而威廉思索诺玛网站上类似件数的商品,至少也要300~400美元之间。
Nike、百思买以及威廉思索诺玛的策略,都可成为其他企业的明灯,只要仔细思考,能做到哪些亚马逊尚未攻进的领域与服务,必能找到突围机会。